從俄烏開打以來,除了正面戰場上的交鋒以外,其實圍繞著網絡這個看不到的戰場,雙方攻防也十分激烈。最近兩個看似不相關的事件,讓我們必須再度審視下網絡這個大戰場,一個是俄羅斯富豪杜羅夫的被捕,另外一個是烏克蘭的F-16基地的“被暴露”。這兩個最新的案例,也是俄羅斯人給我們又上了一課。
先來看俄富豪被抓一事。8月24日,國際知名加密社交軟件“電報”的創始人、從俄羅斯叛逃去西方的富豪帕維爾?杜羅夫,在私人飛機剛一入境法國,落地就被捕。這天恰好是星期六,有人調侃法國人為了抓這名俄富豪,甚至放棄了休假,可見這次逮捕行動不同尋常。
其實,帕維爾?杜羅夫自己知道由于創辦了“電報”這個匿名社交平臺后,就成了各國情報組織的“眼中釘”,所以他不惜花天價雇法律顧問,還挖空心思弄了俄、法、阿聯酋以及圣基茨和尼維斯小國等多個國籍。換著法地逃避當地政府監管。可這樣一個謹慎的人居然還是被抓了,有媒體就分析稱,可能問題不是他,而是他身邊的人造成的。
杜羅夫的小女友尤利婭?瓦維羅瓦是個24歲的俄羅斯小“網紅”。本身就是手機不離手的主,幾乎是全球同步推送自己的行蹤。而在8月初,尤利婭就去了巴黎游玩,同時還在社交媒體上更新自己的行程,所以也讓法國方面可以守株待兔,就等著杜羅夫“自投羅網”,只要一落地,直接就以涉嫌包庇恐怖主義活動、參與洗錢和販毒被逮捕,到現在已經被羅織了12項罪名。
由于,“電報”這個平臺的匿名性,導致俄羅斯、西方、中東等國家和武裝組織都在上面進行情報交流,只要誰能掌握“電報”的后門,誰就有可能順藤摸瓜掌握整個組織架構。而這次杜羅夫被逮捕后,是否能脫身,將會是一個關鍵性的觀察點。
對于這位俄叛逃富豪的案例來說,一方面是信息戰無處不在,另一個方面則是國家與個人之間榮辱與共的最好寫照。梅德韋杰夫的話說得很到位:他認為“沒有祖國也能過得很好”,但是,“電報”創始人“失算了”。
另外一個案例,就是烏克蘭是不是也把自己的F-16坐標給順手“賣了”?自從F-16戰機到達烏克蘭后,大家一直都在猜測烏軍會把戰機藏在了哪里,是否是藏在了第三國?這些問題,不光俄軍關注,世界上的諸多開源情報分析機構也在關注。
就在最近,烏軍烏克蘭空軍司令奧列什丘克可能“意外”泄了密。他在發布的一段紀念烏軍陣亡飛行員的儀式活動中,出現了部署F-16的機場附近的建筑特征。在影片中有一段,就在奧列什丘克俯下身擁抱已故烏軍飛行員的母親時,背后出現了一座外形獨特的白色建筑物,這就成為尋找烏克蘭F-16戰機所在基地的線索。
盡管只是幾幀畫面,但是開源情報分析師們很容易就鎖定了目標位置,對可疑烏軍基地進行排除后,利用數字衛星地圖與地貌比對,烏軍的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空軍基地成了最佳懷疑目標。而俄軍也很顯然看到了這一點,隨后就用導彈轟炸了位于該基地的水泥機堡。
當然,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空軍基地是否就真的是F-16最終停放地,還是烏軍故意誘導俄軍襲擊假目標,還需要更多的衛星圖像和現場畫面的證實。但是,這個基地停放過F-16是不可爭辯的事實,正因為如此,俄軍炸了也不算虧,起碼解決了以后的隱患。而一旦炸中,哪怕只是讓F-16損失,都是烏軍空中戰力的巨大折損。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任何一個細節都可能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尤其是在信息時代,保密工作更是至關重要。
圍繞俄羅斯的這兩個案例,也給我們中國帶來了深刻的思考與啟示。信息時代,每個個體的行為都可能對國家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這也就是為什么,一直有網友在討論,是否要在開戰以后,必須切斷與國際互聯網聯系。也就是直接“斷網”。一了百了,也就不會有上面這樣的情況發生。
只不過,他們可能忽略了網絡現在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如果只是單純斷網,確實避免了上述可能,可國家運營體系是否會受到影響呢?一旦日常生活受到波及,又要投入多少資源來維護呢?這也是俄羅斯到現在一直不想宣布對烏全面戰爭的一個考量點。
所以,我們還是要秉持,網絡空間無邊界,但是網民有國界,主要還是從個體意識和防治手段上下功夫。因為,無論是在民用領域還是在軍事領域,信息安全都至關重要。我們作為一個網絡大國,必須加強信息安全體系建設,增強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識,同時加強潛在的網絡“內循環”建設,為最壞情況做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