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這一現代社會的健康隱患,正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對個體的生理機能造成深遠影響。
糖尿病的治療同樣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不少患者都有這樣的煩惱——吃著藥,甚至打上胰島素,血糖卻依然不達標,由此發出靈魂拷問:“問題到底出在哪?”
對照3點揪“元兇”
老李今年45歲,由于工作繁忙,根本無暇運動,每天最大的運動量就是下樓取外賣,一米七八的個頭,體重卻達到200多斤。5年前,公司組織體檢發現他的空腹血糖已經飆升至16.8毫摩爾/升,緊急住院調血糖。但出了院,他便“好了傷疤忘了疼”,恢復了往日吃多動少的生活,雖然遵醫囑服用了降糖藥,但也是見好就收。最近1個月,他總是感覺口干、乏力、渾身不舒服,住院檢查發現血糖“爆表”,甚至出現一系列并發癥。
生活中,像老李這樣的糖友不在少數,服用降糖藥后,血糖依舊降不下來。此時不妨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犯了3個錯。
錯誤1:用藥不當
有些糖友服藥非常“專一”,很少定期隨訪調藥,藥物對其失效也不知道。口服藥失效主要見于傳統降糖藥,這類藥物可以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進而降低血糖,但長期服用,患者可能出現用藥失效,表現為使用足量藥物仍然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不過,一種降糖藥失效并不意味著無藥可醫,目前治療糖尿病的手段很多。
以恒格列凈為代表的列凈類藥物則另辟蹊徑,利用腎臟在糖代謝中的特殊功能,給血糖開了個“出口”,直接把血液里過剩的葡萄糖放走,通過尿液讓糖分“順流而下”排出體外。列凈類藥物不通過刺激胰島素分泌降糖,因而單獨使用不會引起低血糖發生風險,可實現安全降糖。
錯誤2:飲食無度
如果糖友按時服用藥物,但是沒有嚴格控制飲食,就會讓血糖一直處于上升狀態。控制飲食并不只是不吃糖分高的食物,日常還要避免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只有每天計算好自己攝入的總熱量,并且嚴格控制在這個范圍內,才能配合藥物治療,控制血糖。
錯誤3:不愛運動
運動可以幫助消耗身體內多余的熱量和糖分,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患者平時沒有堅持運動,就容易造成脂肪和熱量在體內堆積,讓血糖持續上升。
血糖居高埋隱患
如果不能及時糾正控糖中的錯誤做法,長期讓血糖處于高水平狀態,會一步步侵蝕身體的各個組織和器官。
心血管疾病
糖友之所以容易患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高血糖會對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心肌細胞和調節心臟活動的神經這3方面產生危害。
視網膜病變
很多糖尿病人視力越來越差,就是因為視網膜里的小血管出問題了,先是堵塞、滲血,再后來神經缺氧、血管破裂,甚至整個視網膜都可能剝脫下來。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就像一場大堵車,高血糖就是擁堵的車流,不斷沖擊并磨損著血管這條公路。漸漸地,腎小球微血管這段小路開始受損,如果損害持續加劇,整條公路會跟著崩潰,導致腎功能陷入癱瘓。糖尿病腎病起病隱匿,一旦進入大量蛋白尿期后,進展至終末期腎病的速度約為其他腎臟病變的14倍。
長壽糖友有共性
血糖控制不佳可使壽命縮短9-10年,但生活中不乏八九十歲的高壽糖友,還有些糖友的血管狀態保持得相當不錯。他們不僅在生活方式上下功夫,更會制定整體的控糖方案,總結起來可以歸納為3個數。
每3個月復查一次
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如果口服降糖藥吃了3個月,糖化血紅蛋白仍高于7%,就說明治療方案效果不佳,要及時調整用藥。
每周運動5天
打球、游泳等強度較大的運動,每天半小時足矣;慢跑、騎車等運動強度較輕,時間可適當延長。
晚飯后不再進食
晚餐后還吃東西的習慣,可能導致第二天空腹血糖升高,也易引起體重增加。
來源:四川藥品監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