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學生犯錯了卻不敢管
擔心收到家長投訴
一邊是個別教師過度懲戒
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如何保障教師的教育懲戒權
并把握懲戒的度?
一直是社會關心的熱點話題
近日,中央最新明確!
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
支持教師積極管教
官方明確:教師可依規懲戒
8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
其中提出,維護教師合法權益。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支持教師積極管教。學校和有關部門要依法保障教師履行教育職責。依法懲處對教師的侮辱、誹謗、惡意炒作等言行,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這一意見一經發布
隨即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有網友舉雙手支持
把“戒尺”還給老師
這代表了社會對教師職業的尊重
也有不少網友表示
老師適當懲戒學生是正常的行為
“小時候都是這么過來的
不影響對老師的感恩之情”
有網友則擔心
老師懲戒時把握不好分寸
部分網友則表示
懲戒權可能會給老師更大的壓力
如何實施懲戒教育?
認清6懲戒和8禁止
今年4月,貴陽一小學教師因學生不認真完成作業,用竹條進行不當懲戒被警告處分;
8月,青島10歲男童遭托管班教師毆打,該兒童身體大片淤青腫脹,涉事老師被行政拘留;
再往前溯,有2017年湖南沅江市某高中教師因批評學生,被學生連刺26刀身亡的極端案例......
“老師發表自己觀點舉報,監考不認真舉報,現在的孩子我已經不敢管了。”江西景德鎮一位高二英語老師告訴記者,“之前有個同事因為課上批評了幾句學生,被那學生找了個由頭舉報到區教育局去了?!?/strong>
家長擔心老師過度懲戒
老師也擔心懲戒學生受到處分
如何才能把握好這個度?
哪些情形老師可以實施教育懲戒?
2021年開始執行的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
已明確規定了中小學教師
可以實施的懲戒范圍
包括6種懲戒方式
和8種禁止行為
文件第八條規定,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對違規違紀情節較為輕微的學生,可以當場實施以下教育懲戒:
(一)點名批評;
(二)責令賠禮道歉、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
(三)適當增加額外的教學或者班級公益服務任務;
(四)一節課堂教學時間內的教室內站立;
(五)課后教導;
(六)學校校規校紀或者班規、班級公約規定的其他適當措施。
學生違反校規校紀,情節較重的由學校德育工作負責人予以訓導、承擔校內公益服務任務。
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違規違紀情節嚴重或者影響惡劣的,給予不超過一周的停課或者停學,要求家長在家進行教育、管教,學??梢越o予警告、嚴重警告、記過或者留校察看的紀律處分。對高中階段學生,還可以給予開除學籍的紀律處分。
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學生,學校可以按照法定程序,配合家長、有關部門將其轉入專門學校教育矯治。
文件規定,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實施教育懲戒過程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以擊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
(二)超過正常限度的罰站、反復抄寫,強制做不適的動作或者姿勢,以及刻意孤立等間接傷害身體、心理的變相體罰;
(三)辱罵或者以歧視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學生人格尊嚴;
(四)因個人或者少數人違規違紀行為而懲罰全體學生;
(五)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
(六)因個人情緒、好惡實施或者選擇性實施教育懲戒;
(七)指派學生對其他學生實施教育懲戒;
(八)其他侵害學生權利的。
綜上可知,中小學教師對學生身體上的懲戒權被限定在正常限度內的罰站(一節課內)、抄寫,絕不可對學生進行毆打、辱罵。
教師同樣不能因為自己心情差、學生成績差而懲戒學生。成績上的差生,只有違規違紀了才能被懲罰,而不能僅僅因為考得差。
央媒刊文:維護教育懲戒權和管教權
消除部分教師“無力感”
在當前復雜的輿論環境中,教師在使用教育懲戒權時面臨多重挑戰。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采訪中就直言,當前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的兩大阻力,一是家長動輒舉報;二是自媒體流量至上的營銷炒作、制造輿情。
北京師范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蔣安麗公開撰文表示,她在中西部地區的一些高中調研時了解到,由于教師的懲戒權、管教權缺乏必要保障,部分老師時常有一種“無力感”。“相關管理規范初衷是保護學生權益,但在實踐中,有時會被部分學生當作與老師博弈的武器。一旦出現問題,社會輿論往往更偏向學生,進一步束縛了老師,增加了紀律管理的難度。”蔣安麗表示。
“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支持教師積極管教”——可以預期,《意見》的實施將有力保障教師履行教育職責。教師履行教育職責有保障,教師作為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的作用才有保障。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需要政府、學校、家長和學生四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重塑教育生態。其次,需要重新審視和挖掘傳統文化的價值,創造性地汲取傳統文化中“尊師重教”的價值,將其內化成現代教育體系的一部分。第三,對留守學生,除了物質支持,也要更加重視精神陪伴和引導,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您支持老師可依規懲戒學生嗎?
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聊聊~
更多教育資訊
持續更新中
小幫第一時間
分享教育干貨和政策資訊
整合: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
編輯:佛山教育幫新媒體中心
審校:Faye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