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換手機了?
2023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再創10年來的新低,用戶換機周期延長到了51個月。
手機市場肉眼可見的萎靡,但神奇的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手機殼反而是異軍突起,而且還越賣越貴。
從原來的九塊九三個的大路貨,發展到現在四五百塊錢一款還得搶購,研究機構中研普華甚至預測,全球手機殼市場,未來每年都能超過1500億人民幣。
從廉價配件跨越成長為時尚單品,誰能想到十幾年前平平無奇的手機殼,在今天竟然也能向奢侈品看齊?
在十多年前,談起手機殼,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要么是街角巷尾的流動店鋪,要么就是淘寶店電腦城里的偏安一處。
而九塊九包郵可能是淘寶的底線,但卻不是手機殼的底線。
只要打開電商平臺搜索,各種廠家直銷、清倉處理的標簽無處不在,最樸素的塑料殼甚至還能跌破1元。
手機殼從這樣低的價格起步,對培育市場的作用不言而喻。
當然,除了低價之外,咱們要用手機殼,更是因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屏手機變得非常嬌貴而且易碎,給手機戴上保護殼來防摔,就成了一個極其普遍的現象。
同時,手機殼也跟服裝、汽車等其他所有商品一樣,當用戶達到一定規模后,這里頭就必然會分化出各種個性化的需求。
相當一部分人不再滿足于千篇一律的手機殼,而希望能夠多來一點新花樣。
受此刺激,在2011年前后,中國市場上也冒出來一大批公司,轉向了手機配件的定制化生產。
這里面比較著名的就有“C家”(CASETiFY)。
最開始,C家做的是手機殼定制生意,用戶提出需求,C家再聯系廠家落實。
這么做出貨量不多,賺的也就是個會員訂閱的人頭錢。
但2014年之后,C家開始擴張業務范圍,從小眾的定制生產邁向了更適合大眾普及的戰略路線,俗稱就是“蹭IP”。
C家滿世界找人聯名,從著名景點到國際大牌,從流行明星到動漫周邊,C家幾乎是無所不在。
像火影忍者,海賊王,Hello Kitty,NBA等,都出過C家聯名款,
而這些大IP又都有一批忠實的粉絲,這進一步幫助C家的知名度不斷打開,在擴張-增加用戶-再擴張-再增加用戶的過程里,實現了良性循環。
當然,不管是C家的IP聯名款還是藝術設計的手機殼,更多的花樣,其實也就要求了更高的價格。
C家手機殼普遍要上四五百元,現在天貓旗艦店里最貴的蘭博基尼聯名款甚至賣到了1459,手機殼的價格都足以再買上一部手機。
相比于華強北的個位數的同行,C家手機殼的身價可以說,翻了上百倍還不止。
而即便如此,購買者還是絡繹不絕。
2021年,C家全球收入1.2億美元,2022年,則超過了3億,其他像圖拉斯、UAG、倍思等,也一樣賺得盆滿缽滿。
有趣的是,今天的智能手機早就過了群雄逐鹿的時代,倒是手機殼的品牌越來越多。
而更有趣的是,就在就在手機殼市場不斷壯大的同時,手機的出貨量,反而是震蕩中下降了。
手機銷量和手機殼銷量分道揚鑣,乍一看不可思議,但是換個角度一想,我們也不難發現這種分流背后的關聯。
首先全球手機換新需求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
比如手機廠擠牙膏式更新,讓消費者覺得沒有新意,再就是全球經濟拉跨,消費者收入減少,以至于壓縮了不必要的支出等等。
但是,消費者求新求變的心理需求并沒有改變,只是滿足這個需求的方式,從換手機轉移到了換手機殼上。
兩三百的手機殼不便宜,但是跟動輒六七千的旗艦新款來比,卻也好像有了性價比。
另外,大牌手機出貨量往往都有好幾百萬之巨,就算有顏色區分,出門“撞機”概率還是不小,倒是形態百變的手機殼更能突顯個性。
有調查顯示,75%的智能手機用戶會用保護殼,而25%的人會購買2個以上,活躍買家人均購買近50個手機殼,復購率達200%以上。
像小紅書上有人10年換了4部手機,但手機殼卻差不多用了200個。
在這里,換殼就相當于是換衣服,手機殼的時裝化、配飾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用色與設計也越來越復雜和夸張。
以至于一些真正的奢侈品牌都忍不住下來分一杯羹。
2017年,LV首次推出了自家的蘋果手機殼,國內最低售價達9000,最貴的一款使用真鱷魚皮,售價則高達四萬二。
一個LV殼都能買5部iphone,只能感慨,這有錢人的世界,咱們是真不懂。
不過說起來也有些諷刺,當年iphone橫空出世、席卷全球,帶領極簡主義攻城略地,幾乎有一統江山之勢。
之后各家手機廠也都跟著在追求把手機外觀做得盡量簡潔輕薄,而避免其他繁雜無用的裝飾。
但手機殼,則是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它們讓手機變得更厚更重,并用各種花里胡哨的圖案來取代手機原本的純色。
極簡主義的擁躉哀嘆,這是審美的倒退,但實際上,時尚本就是這樣在從眾與反抗的撕扯中不斷更新。
時尚帶來流行,流行帶來從眾,可隨著時間推移,大眾又不甘心于永遠服從這種千篇一律,于是新的時尚趨勢就在反抗中孕育。
20世紀誕生的極簡主義,也曾被認為是對之前美術風格的革命。
但在被電子企業普遍應用的半個多世紀后,極簡主義卻又成為了超大型公司的標志,進而包含了利潤至上、效率第一,以及不送充電器等一系列新的含義。
這是一個屠龍勇士終成惡龍的老套故事,而新一代消費者不愿意再被手機公司們教訓,手機“應該”是個什么樣子。
所以我們看到,手機殼就成為用戶的畫布,在這上面,消費者展現的是自己的個性和趣味。
只是“畫布”價格也在這種需求中走高,當大幾百塊的手機殼借此機會,漸漸成為了新的標配,那用戶似乎也不過是從一個消費主義陷阱,走進了另外一個。
你一部手機會配上幾個手機殼?歡迎在評論區里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