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注冊一級書畫鑒定師-湯發周先生說吳昌碩以花卉為題材的作品,除了梅、蘭、竹、菊“四君子”之外,恐怕畫荷花的作品算是最多的。畫家畫荷不僅能充分表現筆墨情趣,更主要的是以此抒懷。
▲吳昌碩56歲作品《墨荷圖》·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吳昌碩對荷花也是情有獨鐘的,他的別署中就有“破荷亭長”“破荷亭”、“破荷”等。他還在《荷》中題道:“出污泥而不染,有君子風。何時買陂塘遍種此花,臨水結茅為長夏閑吟之所。"吳昌碩早期繪畫雖以花卉為主,但筆者能見到的畫荷作品已是作于五十多歲了(圖三三)。他早期畫荷的面目雖未見實物,但通過題畫可找到答案。他在《為諾上人畫荷賦長句》中寫有:“佛經有五色蓮花,青、黃、赤、白猶具色相,故予畫荷皆潑墨,水氣養泱,取法雪個,諾公桑門之好古者,定能求之象外。”可見吳昌碩早期畫荷多取法八大山人。吳昌碩從中年到晚年的畫荷作品,還學過青藤、白陽、石濤、張孟皋等。
▲吳昌碩60-67歲作品《墨荷圖》·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在三十多年中,他畫荷的風格無大的變化(圖三三~三八)。所畫之荷分水墨、設色兩種,二者相比之下水墨難于設色。經過實踐,吳昌碩認為:“畫荷最忌呆黑,學者往往犯此病,雪個以為:大寫寫而且大未易,言傳所謂作者難,識者變不易,信然。”歸納起來吳昌碩畫荷的特點主要有三個:
(1)吳昌碩作畫以書法用筆為之,畫荷也不例外,他在《荷》中題道:“離奇作畫偏愛我,謂是篆籀非丹青。”認為與其說是畫荷,還不如說是在寫字。由于吳昌碩用作書之筆作荷曾遭人議論,所以他在《墨荷圖》中題道:“青藤白陽呼不起,誰真好手誰野狐?”詩中說徐青藤、陳白陽早已作古,如果能死而復生,可讓他們二人評論一下,到底是誰畫出了荷花的品位,是誰屬于野狐禪?(“野狐”即“野狐禪”,佛家以外道為“野狐禪”。書畫中稱不合法度者為“野狐”)
▲吳昌碩70-73歲作品《墨荷圖》·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2)吳昌碩在《荷》中曾題:“苦鐵畫氣不畫形。”“氣”是指貫穿畫面形象之間的一種內在聯系,它能使畫面各部分互相之間有呼應、有顧盼,使整個畫面的筆墨煥發出一種奕奕的神采。吳昌碩多年來孜孜不倦地在追求這種“氣”,而要取得這種“氣”,關鍵在于運筆時有節奏的律動,以及運筆與形象的準確吻合。同時,畫家作畫時的心境和平時的修養、性情,對于筆氣運行的徐疾頓挫及由此造成的畫面氣息也是緊密相關的。
▲吳昌碩76歲作品《擬八大墨荷圖》·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3)盡管吳昌碩畫荷題有擬石濤、石、八大(圖三八)、徐渭、陳淳、張孟皋等人筆法,但畫荷作品中既有石濤之瀟灑、陳淳之飄逸、八大之厚重、張孟皋之清麗,更有徐渭之古拙。擬某人不拘泥,但求自我的存在。如果說吳昌碩畫荷吸收前人營養最多的恐怕要數徐渭。吳昌碩的畫荷長于粗筆大抹,乘興所致,不求形似,不加修飾,水墨氤氳,別具一格。他筆下之禪機,為后人可望而不可即。(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