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注冊一級書畫鑒定師-湯發(fā)周先生說吳昌碩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公元1844年)八月初一,卒于1927年,享年八十四歲。他初名俊,后更名俊卿。字倉石、蒼碩、昌碩,后以字昌碩行,生于浙江省孝豐縣部吳村,后遷居安吉縣,故亦稱安吉人。又因安吉舊屬湖州府,故又稱湖州人。
▲吳昌碩作品《渡海觀音》·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fā)周供圖
根據吳昌碩于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公元1898年)主持重修的《吳氏宗譜》第七卷至第九卷有關內容和其他資料得知:
曾祖父吳芳南(遷浙吳氏第十九世孫),號芬,生卒無考。清國學生,例贈文林郎。原配陳氏,繼配沈氏,續(xù)配馬氏。生一子淵,女一。
祖父吳淵,原名應保,字和甫,號目山,生卒無考。清嘉慶戊午(公元1798年)科舉人,截取知縣,改授嘉興府海鹽縣教諭本邑古桃書院山長。著有《天目山房詩稿》。原配章氏,繼配李氏、嚴氏。生四子,開甲、逢甲、先甲、辛甲,女一。吳開甲,號春孚,生卒無考,道光十一年辛卯(公元I831年)科副貢。吳逢甲,號韻江,九品銜,生卒無考。吳先甲,幼殤,生卒無考。
父親吳辛甲(1821-1868),字如川,號周史。邑廩生,咸豐元年辛亥(公元1851年)科舉人,截取知縣,飲加同知銜。著有《半日村詩稿》。原配萬氏,孝豐中莞村人。繼配楊氏,安吉曉墅鎮(zhèn)人,生三子;有賓、祥卿、俊卿,女一。
長兄吳炳昭,字有賓,幼殤,生卒無考。
次兄 吳煦英,字祥卿,生無考,卒于1861年(咸豐十一年辛西)。
妹無考。
▲吳昌碩作品《秋菊》·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fā)周供圖
原配安吉過山村章氏,未及成婚故去
繼配湖州菱湖施氏,名酒,字季仙,生于1848年,卒于1917年。生四子,二女。
長子吳育,字半倉,乳名落,生于1873年,卒于1888年。年少好古,詩書俱佳。
次子吳涵,號子如,別署藏龕,乳名壺。生于1876年,卒于1927年。曾任江西德化縣知縣、滬護運使署秘書長,盛年棄職閑居在家。擅長金石、書畫,尤長篆刻,其父晚年篆刻常由他代筆。
三子,吳楚,幼殤,生卒無考。
四子吳邁,字東邁,號子遠,乳名蘇。生于1886年,卒于1963年,曾任棲稅捐局長,解放后為上淘中國畫院畫師。
▲吳昌碩作品《歲朝圖》·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fā)周供圖
長女早殤。
次女吳丹姮,字次,生于1888年。嫁歸安邱培涵。十三歲時,其父曾作《石友以殘拓禮器碑寄贈女兒次蟾時次蟾年十三歲》詩。另《民國人物碑傳集卷九·缶廬先生小傳(諸宗元著)》載:“女子一,工隸書。婿烏程邱培涵,學農于美利堅,行畢業(yè)矣。”
需要了解的吳昌碩個人情況有很多方面,因生平和藝術等方面會在其它章節(jié)中敘述,故本節(jié)只重點講他的政治態(tài)度。
▲吳昌碩作品《富貴神仙》·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fā)周供圖
吳昌碩在三十一歲作的《鄣吳村義冢碑》中寫有“蓋當粵匪擾亂,西浙士民御賊而死焉者也”;“咸豐之末,粵賊既陷廣德”。他四十多歲作有《湖濱小劫圖為某卿宗丈容光題去粵寇亂時已廿余年》。他七十八歲刻“同治童生咸豐秀才”印,邊款刻道:“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庚申,隨侍先君子避洪、楊之難,流離轉徙,學殖荒落,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乙丑亂”,等等。吳昌碩所說“粵匪”、“粵賊”、“粵寇”,系指由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1853年,洪秀全率領太平軍占領南京,定為都城,改名天京,建立太平天國。清廷令欽差大臣向榮率軍在天京城外孝陵衛(wèi)建立江南大營,令琦善、勝保率軍在揚州城外建立江北大營。1860年初,為了徹底消滅江南大營,太平軍襲擊湖州、杭州。為了把江浙變成天京的東南屏障和物資供應基地,以鞏固農民革命政權,同年五月,太平軍向東南挺進。十二月底,太平軍攻占杭州。1864年,太平軍放棄杭州,突圍北撤。因吳昌硬家鄉(xiāng)在湖州,故從[860年至1864年間戰(zhàn)事頻繁。為了生存,十七歲的吳昌碩及全家不得不避難他鄉(xiāng),直至二十一歲時才返回故里。在避難期間,他的母親、妻子、弟妹相繼死于饑餓和病疾。由于吳昌碩出身于官宦家庭,對農民革命運動不理解,故而有“粵寇”之稱。
▲吳昌碩作品《長壽》·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fā)周供圖
1894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了逐步實現其爭霸世界的“大陸政策”,悍然發(fā)動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戰(zhàn)爭。同年8月1日,清政府被迫宣戰(zhàn)。光緒帝發(fā)上諭命湘系首領、兩江總督劉坤一為欽差大臣,湖南巡撫吳大澂和四川提督宋慶為幫辦,指揮山海關以外的軍事。在吳大澂督師北上抵御日軍時,吳昌碩應邀參佐戎幕,立馬榆關。當他聽到甲午黃海之戰(zhàn)失敗后,寫了《榆關雜詩和齋先生》詩,曰:“憑吊忠魂歌莫哀,傳聞鄧禹繪天臺。可憐旗鼓伸天討,未見珊瑚入貢來。謝傅圍棋終破賊,班超投筆敢論才。妖星看挽強弧射,獨夜營門遺酒杯。”詩中悼念甲午海戰(zhàn)陣亡的英靈,悲憤抗擊日軍的失敗,對清廷投降賣國政策不滿,抒發(fā)了自已憂國憂民,報國無門的心情。年過半百的吳昌碩仍以民族利益為重,奔赴前線,已屬難能可貴。1911年爆發(fā)了辛亥革命,孫中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敲響了消朝的喪鐘,宜告了兩千多年來封建帝制在中國歷史上的終結,它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標志,也是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一個勝利成果,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題望。迄今為止,雖未發(fā)現吳昌碩對辛亥革命有何評論,但從他1912年刻的“吳昌碩王子以后書”“吳昌碩千子歲以字行”兩印,可以看出吳昌碩是不滿清朝統(tǒng)治,擁護辛亥革命的。
▲吳昌碩作品《石奇靈氣》·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fā)周供圖
他于1912年明確表示“以字行”“以后書”,標志著在他的一生中是個重要轉折,是在以一種新的姿態(tài)度過晚年。吳昌碩雖曾是清朝的低級官吏,但他能認清形勢,順應歷史發(fā)展,這對一個年已古稀的老人來講又屬難能可貴。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定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開始由獨立自主的封建社會逐漸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吳昌碩從出生起,就生活在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的時代,他痛恨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不滿清政府的腐敗。同時,作為清政府的基層官吏,又有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一面。吳昌碩直至晚年仍對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不理解,故而在七十八歲時有“避洪、楊之難"之說。總之,我們在分析吳昌碩的政治態(tài)度時,應用辯證的方法,客觀分析,全面考慮,這樣才能正確評價吳昌硬。(未完待續(xù))收藏書畫,就找“白石傳人”的齊白石書畫院,版權所有,現場創(chuàng)作,齊白石畫派,百年傳承,一脈相傳,只做真跡書畫,集聚眾家之長,現場創(chuàng)作,可根據藏家要求定制字畫,可合影!常年售收高端書畫,尋找合作高端書畫經紀人、合伙人、大區(qū)負責人,主要運作齊白石生前的同款畫畫毛筆、齊白石畫蝦專用宣紙、齊白石墨塊、齊白石自制顏料配方、齊白石畫工筆草蟲秘法、齊白石小女齊良芷藏父親齊白石書畫遺作真跡展及齊白石小女齊良芷自藏書畫名家專場拍賣、齊白石傳人、中國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fā)周致敬齊白石誕辰160周年重現齊白石筆下的微觀世界書畫展等項目,還有運作齊白石、張大千、吳昌碩、徐悲鴻、齊良芷、齊良遲、齊良末、齊秉頤、齊景山、齊秉正、齊展儀,齊慧娟、齊壽余、齊育文、齊麗霞、齊由來、齊佛來、齊水蓮、齊燕君、李可染、李苦禪、婁師白、郭秀儀、王森然、王雪濤、盧光照、王漱石、王天池、王文農,楊秀珍、湯發(fā)周等齊白石傳人價值百千萬以上的書畫、印章真跡作品,亦可接受NFT、數字藏品、元宇宙、、跨界品牌聯合,文化賦能資源整合等操作,歡迎有實力的網絡公司競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