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第二十三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決賽完成了全球30強選拔階段的所有比賽,選手們結束泉州的旅程,乘坐高鐵前往福州,沿途領略福建山海風貌,感受高鐵時代的“中國速度”。
選手們乘坐的“復興號”智能動車組,是由中國自主研發(fā)、具有完全知識產(chǎn)權的新一代高速列車。在站臺上候車時,一列飛馳而過的動車組給選手們帶來了震撼,聽著列車呼嘯而過的聲音,大家不約而同地發(fā)出了驚嘆,瞪大了雙眼。
他們體驗的是中國首條設計時速達到350千米的跨海高鐵,始發(fā)后約5分鐘,途經(jīng)國內(nèi)首座跨海高速鐵路橋——泉州灣跨海大橋;始發(fā)后約25分鐘,途經(jīng)國內(nèi)首座跨海高鐵矮塔斜拉橋——湄洲灣跨海大橋,感受“跨海不減速”,98秒跨越海域。
選手中有一位來自幾內(nèi)亞的李大明,他是幾內(nèi)亞科納克里大學鐵路機車車輛專業(yè)的學生。“在大學期間,我逐漸了解到中國在鐵路技術方面的世界領先地位。為了能夠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這些先進的技術,我決定學習中文,這樣不僅能夠直接閱讀中文資料,還能與中國專家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李大明說,這是他第一次乘坐中國高鐵,他也是班級里第一個乘坐高鐵的人,感謝“漢語橋”給了他這個機會,而他將把這份寶貴的經(jīng)歷帶回學校和老師、同學們分享。希望能有更多的幾內(nèi)亞學生加入到學習中文的行列中來,通過中文這一橋梁,了解中國,了解世界,為促進兩國的友好合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樣來自非洲的贊比亞選手滿娜娜,她體驗著中國的鐵路,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她說,非洲的坦贊鐵路見證了中非之間深厚的情誼,是中非友誼的象征,她時常從老一輩人那兒聽到關于中國援外施工隊修建坦贊鐵路的故事。
“復興號”智能動車組以穩(wěn)定而高速的姿態(tài)穿山跨海,列車里以中文為紐帶的友誼也在超越國界飛速滋長。許多選手都表示,中國高鐵不僅在國內(nèi)四通八達,其技術和影響力也遍及全球,為世界各國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交通解決方案,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重要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