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Jackson Hole年度會議中發出強烈的降息信號!
隨著就業數據明顯走弱,“抗衰退”已經取代“去通脹”成為美聯儲當前的核心議題,美聯儲可能將再次被迫通過快速降息來拯救美國經濟,9月基本確定是降息開啟時點,市場主要在博弈年內美聯儲降息幅度,華爾街甚至認為年底前可能會降息100個基點。
這一轉向對全球股、債、匯、商品市場都意義深遠,未來,無論是美聯儲政策動作,又或是降息預期調整,都將對全球市場產生重大擾動。在這場大周期中,哪些資產會脫穎而出呢?
1
大宗商品受益,黃金確定性最強!
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大宗商品即將從兩方面受益:
一是商品價格上漲與貨幣寬松同步到來。美聯儲降息會釋放大量的流動性,表現為更多的貨幣追求一定數量的商品,與之俱來的便是全球通貨膨脹趨勢抬頭。大宗商品本身構成通貨膨脹的一部分,隨著新一輪寬松周期到來,大宗商品價格具備自然上漲的基礎。
二是經濟復蘇將顯著增加商品需求。美國政策利率作為全球無風險利率之錨,過去2年連續加息提升資金成本,在很大程度抑制了全球消費和投資活動,不過,美聯儲降息將會扭轉這一邏輯,廉價資金供給增加將會帶動全球經濟復蘇,進而增加對大宗商品的需求。
但是,美聯儲降息本身是政策對衰退的反應,而大宗商品價格又與經濟復蘇引起的需求增加相關,這意味我們投資大宗商品并非沒有風險。如果美聯儲9月降息已經為時過晚,導致美國乃至全球經濟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衰退就有可能壓倒通貨膨脹,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因此,最好還是找出一種價格對貨幣寬松敏感,卻與經濟復蘇不相關、甚至負相關的大宗商品。
如此說來,黃金的優勢是非常突出的。因為其作為一種特殊的大宗商品,貨幣寬松的邏輯對它同樣適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黃金價格都與美國10年期國債實際收益率成反比。
與此同時,黃金在工業生產中應用很少,科技用金占比不到每年黃金消費量的7%,這意味經濟復蘇進程幾乎不會影響到金價上漲。甚至,黃金作為一種傳統避險資產,具備抵抗經濟衰退的功效,在大衰退期間還有可能因為配置需求增加而逆勢上漲。
在這輪寬松周期,配置一些黃金資產,無論是實物金,還是作為金融資產的積存金、黃金ETF、黃金ETF聯接基金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2
中債空間打開,美債有舍有得。
從利率平價角度來看,資金會從低利率國家流向高利率國家,因此人民幣匯率與中美利差息息相關。隨著年初以來債市收益率快速下行,中國央行連續發出預警,向投資者提示利率風險。
中國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曾發文稱,2.5%-3%是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合理區間,當前,30年期中債收益率在2.38%左右,距離中國央行的合意區間仍有一定差距。
中國央行不但要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同樣要兼顧經濟增長。在金融時報發布當天,在岸人民幣收在7.24,截至8月27日,在岸人民幣已經回升至7.13,近3個月上漲110個基點,差不多已經回到年初水平。央行后續不但有動力,也有空間繼續降息,長債收益率依然可能會繼續向下,進而對主要投向中債的債券基金、銀行理財等固定收益類產品形成利好。
不過,這只是一種推測,縱觀自年初以來的政策脈絡,可以看出決策端有很強的戰略定力,很可能是為特朗普上臺留足戰略空間,中債賠率不錯,但勝率稍嫌不足。
美債則是另外一種場景。美聯儲基本確定將在9月開啟降息,盡管市場已經交易了很一部分降息預期,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下降至3.84%,基本上回到了年初水平。不過,一旦降息落地,在市場樂觀情緒演繹下,美債收益率大概率繼續下跌,可以認為,美債依然是2024年下半年收益確定性較高的大類資產。
由于外匯管制,中國投資者投資美債的途徑不多,如果沒辦法直接在海外投資,就只能通過香港互認基金和QDII型債券基金,其中,香港互認基金是在香港注冊并在內地銷售的基金,主要有摩根國際債券和易方達(香港)精選債券基金2只;QDII型債券基金產品目前有25只,不過很多還會投資中資美元債、投資級信用債等,由于涉及到信用風險,可能與美債走勢不同步,投資者對此要提起重視。
另外,由于中國投資者最終收益要以人民幣計價,因此人民幣升值會帶來匯兌損失。因此,我們在挑選QDII型債券基金時,不但要重點關注其重倉債券,還要關注其歷史業績、最大回撤等指標,以評價基金經理通過調整久期、控制杠桿等舉措來放大業績、控制回撤的能力。
畢竟,只有基金經理具有足夠的能力,才有把握通過放大美債的資本利得來抵消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兌損失,從而為投資者創造正收益。
3
港股強于A股,美股切換風格。
根據現金流折現模型,美聯儲降息有助于拉低全球無風險利率,意味著包括港股、A股在內的權益資產內在價值會明顯提升。并且,前期被高利率吸引到美國的國際資金也會逐漸流出,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具備更高收益的資產,這些都將對港股、A股形成極大利好。
盡管同為中國資產,港股與A股還是有差異的,東來的活水大概率先滋潤港股。一方面,港幣與美元是聯系匯率機制,資金進出靈活,因此更受國際資金青睞;另一方面,從市盈率來看,恒生指數滾動市盈率僅為9.0,恒生科技指數滾動市盈率僅為21.4,與之相比,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三大寬基指數市盈率分別為12.7、18.9、23.2,港股處于價值洼地,相對于A股更具相性價比,為國際資金提供了更好的保護。
在美股方面,隨著降息與衰退預期的博弈,科技股與周期股之間可能發生切換。過去幾年,以“七姐妹”為代表的科技股走出了一波大行情,表現為納斯達克100明顯強于羅素2000,兩大指數近3年以來累計回報分別為27.74%、0.18%。
其中,科技股與AI密切相關,業績高速增長,因此股價在加息周期逆勢上升,資金抱團買入進一步加強了這一趨勢。不過,隨著美聯儲開始降息,這一邏輯有反轉苗頭,相較而言,周期股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其業績對于利率具備更強的彈性。投資者們普遍預期,隨著降息落地,市場風格可能從以納斯達克100為代表的科技股向以羅素2000為代表的周期股發生切換,屆時以羅素2000為代表的周期股無論是業績還是股價都會有更好的表現。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著名的投資者已經在提前布局,例如巴菲特賣出近半蘋果股票,可能就是對美國科技股高估值水平的警惕,畢竟巴菲特曾自認,當初犯下的一個很大錯誤便是沒有賣出50倍市盈率的可口可樂。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美股風格切換的底層邏輯是美國經濟軟著陸,若市場轉而交易美國經濟衰退,則這一切可能不會發生。相較而言,業績更有韌性的科技股,例如當前市場便預期英偉達營收依然會同比翻倍,股價可能會保持堅挺。
如果投資者想要投資美股,建議重點關注市場上降息與衰退預期之間的博弈,若降息交易占據上風,羅素2000為代表的周期股可能表現更好;若衰退交易占據上風,以納斯達克100為代表的科技股可能會繼續演繹。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注外,本文研究數據由同花順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圖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武澤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