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經典抗戰情景喜劇《地下交通站》,憑借幽默風趣的風格,以及顏冠英老師的“盛世容顏”,一經開播,便取得了“收視冠軍”的稱號。
這部《地下交通站》講的便是,一群平凡英雄冒著生命危險,在敵占區建立地下交通站,給新四軍提供軍事情報,和日偽軍斗智斗勇的故事。
雖然說,這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也是一部情景喜劇。但是,《地下交通站》里的這5個抗戰歷史細節還原,簡直是太到位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發現。
1.在外執勤少的日軍
不管是《地下交通站》的第一部,還是第二部,大家應該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外出執行任務的日本兵很少,幾乎都是偽軍、黃金標的警備隊,和賈隊長的偵緝隊在干活。
其實,這就說明了在抗戰后期,日本原始軍力和經濟已經嚴重不足了。
在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后,隨著美國的參戰,和宣布對日本的工業原料封鎖,原本就資源匱乏的島國,經濟自此陷入危機。
當時,日本國內很多窮苦百姓,為了能讓孩子吃口飽飯,也能給家里省一筆吃飯生活開銷,就會讓他們參軍。
所以,在二戰時期,隨著許多不滿正常年齡的小孩子充軍入伍,導致日本的兵員素質,在1941年以后,就呈現直接下降趨勢。
當時,在中國戰場的日本兵,到1943年以后,執行任務一般都不會親自去,而是直接交給偽軍全權負責。
當然,有些強硬派日本軍官,也想派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兵參與任務,但是卻發生了老兵和軍官,拿槍威脅甚至互毆的事件。
其實,在中國戰場的日本新兵和老兵,他們都清楚明白,自己所謂的帝國已經是江河日下了,他們就想戰爭結束后回到家鄉,便要求上級軍官不得安排他們出城戰斗。
所以,在《地下交通站》第二部里,坂田炮兵無論是什么原因,都不愿意去打仗,就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的整體時代大背景下。
2.缺錢的日偽軍
在《地下交通站》里,每次黃隊長和劉隊長在鼎香樓吃飯,但凡菜盤子里剩一點菜渣。只要是警備隊王班長進來后,下一個鏡頭,帶點菜渣的盤子被舔的干干凈凈。
其實,不光是偽軍日子不好過,日軍同樣是軍費難以維系,物資補給一再縮水。
在抗戰初期,日軍的牛肉罐頭,那可是真資格的牛肉,而后來直接是用牛血混合制成牛肉罐頭,在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里,便有這個歷史細節還原。
其實,之所以會這樣,便是當時日本經濟不能支持繼續軍事擴張了,前期靠積攢的老底子,侵占我國東三省,而后又制造華北事變,然后到“以戰養戰”的各正面會戰。
但是,隨著日軍在中國戰場,和中國軍隊陷入戰略相持階段,導致日軍的“以戰養戰”經濟軍事政策,也是幾乎破產。
所以,日軍從抗戰初期開始,為實現掌控地區金融,斂財充實軍費,便成立銀行拼命印發儲備票,但是由于貶值厲害,連日偽軍自己都不認儲備票,不過是廢紙一張。
日軍便只能用銀元作軍餉,但是發著發著就沒錢了!
3.擅長做生意的“大坂師團”
在《地下交通站》里,最有意思的,就莫過于那支擅長做生意,為了賺錢啥都敢賣的“大坂師團”。
在劇中,石青山化裝成富商和松下做生意,就是為了日軍的那門大炮,最終以16根金條成交,在交易的時候,松下得知對方是八路軍,直接嚇得忘拿錢就跑了。
當大炮被八路軍拿到后,日本兵以為松下很難過,沒想到他直接來一句:大炮已經沒有了,我想把這些炮彈賣掉。
其實,這倒不是神劇劇情,而是對二戰日軍奇葩師團—大坂師團的歷史還原。
歷史上的大坂師團,本來就是由一群小商小販組成的,他們為了做生意賺錢,小到槍支彈藥,大到軍用情報,都是大坂師團做生意的籌碼。
在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后,在對這支擅長做生意的日軍甲級師團,進行了成員統計,居然發現這支師團基本滿編,似乎就像沒有參加過戰斗的留守師團一樣。
但是,大坂師團也是正兒八經的甲種師團,戰斗力還是十分厲害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