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注冊一級書畫鑒定師-湯發周先生說華山在陜西省東部,北臨渭河平原。同名主峰一稱太華山,古稱“西岳”,在華陰縣南,海拔1997米,有壁立千仞之勢,有蓮花(西峰)、落雁(南峰)、朝陽(東峰)、玉女(中峰,圖一二七)、五云(北峰)等峰。張大千“因念海內奇山,黃、華并稱,豈不厚于黃而薄于華,竟不一往耶”?于是他于1934年、1935年兩次登臨華山絕頂。
▲張大千37歲作品《華山玉女峰》·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1934年夏天,張大千“與仲兄避暑故都,忽焉秋至,游興輒發,時聞火車已通潼關,決于中秋日西行入陜看月蓮頂”。張大千臨行前的準備工作很充分,不僅帶了指南針,而且還帶有傅增湘、江翊云的游華山日記。他們于陰歷八月十五日夜11時58分從北平西車站啟程,十六日晚1時抵達河南鄭州,后改乘隴海鐵路火車,十七日午后1時到潼關。停留20分鐘后乘3小時火車抵華陰。到華陰后,“仙掌高擎,三峰在望”。他們坐了十里的人力車來到玉泉院,到此不通車。張大千和張善子均喜步行,故不乘山兜,只是托道士雇二人背負行李。在玉泉院參觀了山蓀亭、希夷冢、希夷石臥像、無憂樹,并在院中留影。然后經醉溪、王猛臺、第一關、張公市、試鑿穴至沙夢坪,在此遇道士陳至重。陳為漢中人,居蜀中十八年,故會講四川話。他精神矍鑠,雖已年九十八,卻視之如六七十歲人。張大千與張善子二人經三皇臺至青柯坪,因天色已晚,便留宿西道院。張大千到此說:“羅列諸峰,屏環渭水,太華勝概已得其大概矣。”二人吃完晚飯,坐在山門的松下待月,至三更時月亮才升起來。9月25日到下旬末,他們兄弟二人遍登華山五峰,四處探幽索奇。二人在離開華山之前,曾在山上刻石留念并留影(圖一二八)。
1935年秋季,張大千與友人再游華山,并在落雁峰作重九之會,這就是他的“太華峰頭作重九”印之由來。張大千在華山接楊虎城將軍電報,受邀至西安小住,并在張府為張學良作《華山山水圖》。10月底,張大千由西安回到北平。張大千后在《華山圖》中題道:“乙亥(1935年)九月,同嚴谷聲先生登華山絕頂,歸途遂入西安,繼侯仁兄屬畫,因寫西峰屈嶺請正,蜀郡張爰。”(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