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藍字關注我哦!
昨晚,看到我的好幾個會員微信群都轉了李小姐的一篇文章。
我看了下,這篇文章轉發已經4萬多次,說明很受中產的歡迎。我嘗試著看了一下,然后再次想到了那個經典的問題。
中產的錢,究竟是怎么被收割掉的?
因為他們總愛看各種專家觀點,然后選擇自己相信的去下注。而這些觀點,有的是帶有嚴重的誤導性的。
我就以李小姐的這篇文章為例,來稍微說明一下。
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中國像80年代初的日本,而非90年代初的日本。文章特意用紅字標明了。
然后其中的一個證據,就是居民負債增速。
李小姐的文章指出,日本在85年之前,居民負債增速逐步下滑至85年前后的6%左右,此后再逐漸反彈。然后說中國的居民負債也差不多,可是卻沒有給出中國居民負債增速是6%的證據。
我們知識星球會員群的同學都知道,居民負債增速作為一個房價漲跌的前瞻指標極其重要(我們之前也依賴于此數據在2023年京滬房價周期頂拋售了不少京滬房產),我們上周末剛剛在星球里公布了一二線各大城市的最新負債增速數據,其中只有上海和寧波是超過5%的,其他所有已公布數據的城市都明顯低于5%。那么全國平均水平又如何能達到李小姐說的6%?
所以我又去拉了一下全國的數據。發現從6月開始,中國的居民負債同比增速已經下滑至3.82%。如下:
所以,中國負債增速是3%+,而非李小姐說的6%,所以無法對標日本的85年,那么這個負債增速到底對應日本的什么時候呢?我們把日本從1980年到1995年的居民負債增速也拉出來看一看。
可以看到,日本是在1992年,居民負債增速首次跌至3%;而中國則是2024年首次跌至3%。
從時間軸上算,日本1990~1991房價遭遇拐點下跌,1992年居民負債增速跌至3%。而中國2022~2023房價遭遇拐點下跌,2024年居民負債增速跌至3%,時間線是完全吻合的,并且無論中國還是日本,從5%跌至3%都是半年左右(日本是季報,也就是兩個季度,中國是月報,也就是6個月),數據如下:
李小姐以日本85年居民負債增速6%為依據,說中國當前也是6%(但卻沒給出數據),并以此證明中國更像80年代初的日本。但實則中國是3%,而日本正是房地產泡沫破裂后的1992年首次跌到了3%。這只能印證中國當下更像1992年的日本。
我舉這個例子,并非是要糾正李小姐文章中的數據錯誤。事實上,文章還有更多的錯誤,但這并不是我這篇公眾號文要寫的重點(其他錯誤會在知識星球內部另外分享)。
我更想說的是,99%的中產,看到李小姐文章的這一部分一定是一帶而過的,因為不是專業做投資的人,是沒有數據敏感性的,所以覺察不到這個錯誤,但腦子里卻不知不覺已經被文章植入了一個錯誤的結論。而這,就極有可能為其后面的決策埋下虧損的種子。
也就是說,中產依據其看到的各種分析文章來決策其投資行為,但大多數文章卻都包含著錯誤結論,構成對中產的決策誤導。
所以,中產的錢,到底是怎么被收割掉的?
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在過去的文章中曾寫過,我們看任何研報,只看其分析邏輯和過程,而不看結論。這是因為,研報作者有其利益站位,總要站在賣方說話的。
雖然如此,但研報相比自媒體,總體還是更有節操一點,畢竟還是會引用很多數據來佐證其觀點。而大部分自媒體文章則更是沒有任何數據的瞎扯。
因為這些研報或自媒體文章,都是有其利益站位的,或是貼合作者自身利益去引導的,這就導致看文章做決策的中產,極有可能把自己陷入到危險的境地。
從本質上說,價值投資極少存在,投資市場(特別是二級市場)實際上是一個交易雙方根據其自身認知來互掏口袋的市場。
而被研報和自媒體灌輸過錯誤結論的中產,作為人群的多數,就變成了少數收割者的最佳對手盤。
因為每一個收割者的高位套現,必然對應著多個中產的高位接盤。
舉例來說,比如我們過去文章曾寫過,在媒體普遍歌頌樂視時通過數據發現其即將暴雷的證據(點擊:),在2021年底,市場熱捧新能源時,我們通過數據在知識星球告知大家新能源增速的隱患,建議大家賣出新能源,賣出寧德時代。
更重要的,是2023年2月,當京滬樓市成交暴漲,大家熱議通脹要來之時,我們建議大家賣出京滬房產(點擊:)。以及告訴大家2024年將會是收水而非放水。
而今天大家熱議銀行股暴漲強勢之時,我們早在2022年銀行股價最低點就在知識星球提示過買入機會,如今也有近一倍漲幅。
縱觀過去的歷次判斷,我們都是市場的少數派,都是和主流輿論相反的。
因為各種研報,各種文章的觀點都不可靠,市場情緒也不可靠,唯一可靠的,就只有數據。
就比如你們看到的李小姐文章的結論,其數據支撐就是錯的。
所以我們除了依據數據獨立決策外,我們別無選擇。
并且市場也持續的驗證了我們判斷的正確性。所以我們的粉絲同學才得以精準的抄底逃頂(特別是去年京滬樓市的逃頂)。
而在當下,為了幫大家能在未來找到樓市觸底的精準機會,所以我上周末在知識星球發布了一二線各大城市各自的居民債務增速(未來每個月都會持續發布),以作為樓市趨勢的前瞻性判斷指標。這也是我為什么掃一眼李小姐的文章,就能敏感的察覺到她文章中的數據錯誤。畢竟這份數據我剛處理過。
這也是我成立知識星球最早期的想法,就是把我依據數據的獨立決策,分享在星球和大家討論,供大家參考。我也只有依靠多年來一次次的判斷正確,才能取信于你們,和你們共同成長。
文章的最后,建議我們的所有讀者,在看各種分析文章時,可以關注文章的論證邏輯并作為我們的參考,但不要相信其任何結論。畢竟,我們是要在市場用自己的真金白銀下注的,我們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我們依據真實數據和自己的邏輯所做出的獨立決策。
全文完。既然已經看到這里,請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我們另開設有知識星球,已有4700多個朋友加入了我們的大家庭,如果你也有興趣,可以先點擊以下知識星球的介紹鏈接看一下:
(知乎4300贊)
(知乎2900贊)
(知乎2800贊)
這個是加入星球的二維碼: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跟我以及4700多個朋友一起,共同探尋投資和財務自由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