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注冊一級(jí)書畫鑒定師-湯發(fā)周先生說張大千書畫用印中的閑文印章,有的還反映了他個(gè)人的生活方面,如“千秋萬歲”、“百歲千秋”、“千秋愿”等。1920年,二十二歲的張大千在上海結(jié)識(shí)了寧波名門李薇莊之女李秋君,李能詩詞、善書畫,系上海才女,她常與張大千談詩論畫,二人同庚。李家曾提出要將李秋君嫁給張大千,但因張大千已有正室,此事遂寢。李秋君對此毫無恨怨,待張大千一如既往,然李秋君終生未嫁,卻是張大千所始料不及的。
1938年七月,張大千與李秋君合作《紅塵拂面圖》(圖一一五)。1939年冬,在上海的李秋君請中國女子書畫會(huì)的成員陳小翠、周霞、顧青瑤、鮑亞暉、黃荃征等女畫家合作集錦扇,每人所作繪畫的上款均寫“大千”,準(zhǔn)備送給遠(yuǎn)在四川的張大千。就在該年的春夏之交,張大千曾寄給李秋君十二把書畫合璧扇,上款均為李秋君。在抗戰(zhàn)期間,二人雖被險(xiǎn)阻所隔,但相思之情未斷。
1948年,在李秋君過五十歲生日時(shí),上海的朋友為張大千和李秋君合慶百歲大壽,各饋厚禮。陳巨來所賀的印章為“百歲千秋”,使兩位壽星十分滿意。此印不僅把大千、秋君的名字嵌進(jìn)去,而且又有合慶百歲的含義。張大千與李秋君相從甚密,無所不談,他有的作品就是在李秋君的畫室歐湘館所作。1948年,張大千寓居李秋君處,與李祖韓、李秋君兄妹談書論畫。在此之前張大千曾將長女心瑞、幼女心沛作為李秋君義女,取名“名玖”、“名玫”。張大千與李秋君談及今后時(shí)商定合購墓地,互寫墓碑,相約死后鄰穴而葬。
張大千給李秋君寫了“女畫家李秋君之墓”。張大千晚年患有糖尿病,經(jīng)常想起他和李秋君在一起時(shí),李秋君對他的飲食、起居等生活諸事關(guān)心備至。他在寫給李祖韓、李秋君兄妹的詩中寫道:“消渴文園一病身,偶思饕餮輒生嗔。君家兄妹天同遠(yuǎn),從此渾無戒勸人。”就連張大千的夫人徐雯波在勸張大千時(shí)也提及李秋君,張大千在《答諫》詩中說:“帶脫無移眼,摩挲為颯然。嶙峋余骨立,饑飽自心堅(jiān)。求死渾無地,浮生豈問天。向來孤往意,不受一人憐。雯波諫予曰:'君殊不自愛惜,貪食糖果,渴疾轉(zhuǎn)甚。近月以來,瘦且見骨,倘令秋君三娘知之,又不知將受如何訶責(zé)矣。拈四十字答之。”1971年,被張大千稱為“平生第一知已”的李秋君在上海病逝。1972年,張大千突聞此訊后,如雷轟頂,久久難言,并稱“將以心喪報(bào)吾秋君也”。(未完待續(x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tái)“網(wǎng)易號(hào)”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tái)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