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注冊一級書畫鑒定師-湯發周先生說張大千非常崇拜“明末清初四僧”石濤、石、漸江、八大,他有方印為“大風堂漸江髡殘雪個苦瓜墨緣”即是一證。在這四人當中,最受張大千頂禮膜拜的要算石濤,這一點在他的印章中也有所反映,如“浪花無際似清湘”、“苦中作樂”、“濟”(附錄一40)、“苦瓜滋味”(附錄一50)、“未始有極”(附錄一60)、“道濟長城”(附錄一48)等石濤姓朱,名若極,后更名原濟、元濟,又名超濟,小字阿長,字石濤,號大滌子,又號清湘老人、清湘陳人、清湘遺人、粵山人、湘源濟山僧、零丁老人、一枝叟,晚號瞎尊者,自稱苦瓜和尚,僧名道濟。“道濟長城”中的“道濟”為石濤之僧名。石濤繪畫藝術在中國繪畫史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地位極為重要。
張大千青年時代曾對石濤藝術推崇備至,并尊石濤為畫中之佛。張大千為能更形象地說明石濤繪畫藝術在他心中的位置,于是用萬里長城來做比喻,石濤藝術和長城一樣偉大,如長城一樣屹立于東方畫壇。“未始有極”中“極”即為石濤,石濤名若極。張大千早年醉心于石濤藝術,經不懈努力,被稱為“石濤專家”。他自己也感到在學石濤繪畫藝術時,開始是“唯恐其不入”,到后來變為“唯恐其不出”,以至到了還未開始作畫,胸中已出現一幅有若極韻味的作品。他在畫中就曾題過:“欲學元人,終覺不入古,仍不脫清湘習氣也。”
“苦中作樂”為雙關語印。“苦中作樂”出自宋代陳造《江湖長翁集·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苦中作樂”指在困苦中強尋歡樂。張大千用“苦中作樂”印,一方面是說學習繪畫藝術辛苦;另一方面是說對石濤藝術鍥而不舍的追求,以掌握苦瓜和尚繪畫的真諦和在苦瓜和尚繪畫藝術的海洋中遨游為樂趣。“苦瓜滋味”中“苦瓜”指石濤。
張大千在畫有石濤韻味的作品常鈐此印。苦瓜為蔬果,味苦而甘美。作畫亦如此,只有付出辛苦,才有收獲,“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知張大千鈐用此印是否也有此意。“濟”系指石濤。石濤曾更名原濟、元濟,又名超濟。(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