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在樂異地商會提供了廣闊舞臺和發展空間。截至目前,由外地商人組建的在樂異地商會有9家。
68.5萬來自天南海北的新樂清人在樂清這座城市善于拼搏、敢于創新,他們通過商會平臺抱團強大、資源共享,為樂清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對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促進商業合作發揮著重要作用。
凝聚力量助會員發展
成立于2011年的樂清市湖南商會,是第一家在樂異地商會。從一開始的30多家會員企業,到如今的268家,樂清市湖南商會逐步發展壯大,會員企業覆蓋了電氣、新能源、教育、金融等多個行業領域。
“在商會成立之前,這些在樂的湘籍企業主們,在各自的小天地里埋頭苦干、奮力耕耘,但個體的力量畢竟微弱,獲取政策、市場信息的渠道有限,在新時代的市場浪潮中,企業主們想和更多的同行交流心得、分享經濟,讓自己的綜合實力更上一層。”樂清市湖南商會會長劉新文說。
商會的成立,讓獨在異鄉的異地商人、異地務工人員感受到了“娘家”的溫暖。在這里,他們可以組建起對自己公司有用的人脈關系網,從狹小的空間邁向更廣闊的天地;可以通過商會這一平臺,以及商會組織的相關活動,及時掌握權威的政策信息、投資信息、項目信息、產銷信息、價格信息;可以在平臺上展示本人和公司的良好形象,擴大美譽度;還可以通過商會的平臺,尋找到商業合作伙伴。
電氣是樂清的主導產業,9家商會中各自有80%以上的會員企業都與電氣產業鏈息息相關,他們通過商會平臺,建立起從原材料的生產制造、配件組裝,到采購、銷售,以及商務接待等高低壓電氣全產業鏈架構。
樂清市重慶商會會長張成明舉例,該商會兩家常務副會長單位浙江彼岸電氣有限公司和重慶萬昌電氣有限公司是上下游合作關系,一方擁有強勁的技術研發、產品銷售能力,一方擁有先進的設備及生產實力,雙方“牽手”多年,實現“1+1大于2”的作用。
“成立商會,就是為了凝聚大家的力量,共同發展。”近年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積極帶領在樂渝商“走出去,長見識”,成為張成明任上的必修課。他每年都會帶領會員到江蘇、福建等各省考察,這兩年已將考察版圖擴張到海外,先后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意大利、瑞士、法國等多個國家拓市場。“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增強了渝商的團隊凝聚力,也為大家尋到了商機。”
江蘇昆山模具制造業十分發達,張成明還記得,從當地考察回樂清后,一家會員企業通過與昆山當地企業合作,實現在技術提升、人才引進等多方面的齊頭并進,如今該會員企業已發展到一定規模,并拿地建新廠房。
想要進步,不光要“走出去,拓眼界”,在樂異地商會還積極“請進來,強本領”。例如樂清市湖南商會創辦“湘商學院”、樂清市贛商商會成立“商會課堂”、樂清市安徽商會建立“讀書會”等學習載體,邀請金融稅務專家、學院教授、創業榜樣等為會員“傳經送寶”。
異地商會“因情而聚、因商而匯”,如何做好內部管理,不斷激發團隊的創造力?每一家商會都在深思熟慮。在樂清的湖北人有12萬人,法人和自然人有3100家,商會會員也近300家。這些人如果籠統地集中一個大平臺,“吃大鍋飯”,那商會的發展可能會非常緩慢,甚至難以為繼。
“我們借鑒了現代企業中的激勵機制,將樂清市湖北商會劃分成11塊,每塊有對應的負責人,大家在增進行業交流、分享先進經驗、協助維權、提供合作商機等方面互相競爭,發展得好的,會受到商會表彰;發展得不好的,會覺得沒面子。”樂清市湖北商會會長呂學學說。
于是,一個可喜的局面出現了。大家都卯足了勁頭,你追我趕,大力發展會員,積極促進交流。呂學學舉了例子,有家會員,今年春節剛過,就中了一個5000萬元的標;還有一家會員,2017年公司才成立,去年買房加裝修花了500多萬元,今年還要投資5000萬元購買廠房。這樣的成長事例,在樂異地商會間不勝枚舉。
牽線搭橋做政府“助手”
新居民群體創辦商會,其中一項重要的宗旨,就是當好政府的“助手”。
樂清現有新居民68.5萬人,在商貿往來中,難免會出現各種經濟矛盾糾紛,這也給樂清的基層社會治理帶來了更多挑戰。于是,以鄉情為紐帶的異地商會,成為了城市化解矛盾、調和糾紛的關鍵力量。
去年9月,樂清市安徽商會會員企業某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和某財務公司因用工問題出現糾紛,知悉情況后,樂清市安徽商會調委會及時介入,通過給雙方當事人面對面地做思想工作,讓彼此對立情緒一步步消融,最終達成和解并簽訂調解協議書,令糾紛得到圓滿化解。
商會調委會是樂清市安徽商會的一塊金字招牌,會長王紅旗是“主心骨”,他既是商會會長、民營企業家,又是柳市鎮新居民個人品牌調解室主任。他憑借高超的調解技巧,全力將矛盾糾紛消滅在萌芽,化解在訴前,多年來共受理調解各類案件上千起,涉案金額達5000余萬元。“做調解工作,一定要客觀公證地去判別事件,切勿被自己的主觀想法帶偏。只有把糾紛化解了,大家心里舒服了,社會才會和諧發展。”王紅旗的一番話道出了心聲。
作為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近年來,在樂異地商會在發揮自身的人脈和資本優勢,積極牽線搭橋,全方位、高層次地推動樂清與家鄉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為了讓樂清石斛更深更廣走向全國,樂清在大荊區域打造鐵皮石斛特色小鎮,成立雁蕩山鐵皮石斛交易市場。5月初,在樂清市亳州商會的牽線搭橋下,樂清市鐵皮石斛協會一行十多人赴安徽考察亳州中藥材市場。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中藥材專業市場、集散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
在樂清市亳州商會的對接下,樂清市鐵皮石斛協會走訪了古井貢酒業集團、安徽斯力泰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安徽濟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協和成藥業飲片有限公司等亳州當地知名酒企、藥企,相關協會會員企業還與這些企業談成了合作項目,為兩地攜手發展、合作共贏開啟了新篇章。
“商會成員中很多在樂清生活、工作已有十幾年甚至二十多年,對于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樂清市亳州商會會長王廣忠說,未來將努力把商會建設成為支持和推動兩地再創業的“加油站”,交流合作的新平臺。
樂清是全國百強縣之一、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時有全國各地的相關單位到訪樂清。2月,荊州市荊州區李埠鎮黨委一行到訪湖北樂清商會;3月,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文旅局一行到訪樂清市安徽商會;去年5月,湖南省衡南縣領導班子一行到訪樂清市湖南商會……作為“地陪導游”,在樂異地商會總是不遺余力地介紹商會發展情況,推薦樂清的經濟政策、城市建設、文化底蘊等,用心唱響樂清“好聲音”。
而樂清也向他們致以最高的禮遇和最大的誠意,無論是落實商會企業子女入學問題、人才引進,還是享受“數據得地”“技改補助”等政策,都是一視同仁,并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行,推動在樂異地商會的自身建設,實現其從數量發展到質量提高的轉變。
熱心公益顯擔當作業
善行百里,商行天下。隨著在樂異地商會逐步走向成熟,在追求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他們弘揚企業家精神,勇擔社會責任,把公益事業扛在肩上,回饋社會,服務社會。
前不久,湖南岳陽平江、華容團洲垸發生特大洪澇災害,造成多處房屋被毀,眾人無家可歸。得悉消息后,樂清市湖南商會立即響應,僅用一天半時間籌集善款82500元,全部用于支持災區重建工作。不僅如此,他們還專門組建團隊趕赴災區慰問。
湘商有大愛,無論是對故鄉,還是“第二故鄉”。從2015年起他們一直關注樂清的殘疾人事業,在助殘幫扶、共同富裕上凸顯新樂清人的擔當與責任。2019年,他們與樂清市殘疾人聯合會舉行助殘簽約儀式捐贈100萬元,用于樂清市助殘事業。
公益慈善,不僅向社會傳遞責任心和人文關懷,更使公眾對商會的價值、文化等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對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亦有積極的作用。在樂清大地上,像樂清市湖南商會這樣熱心公益的事例還有很多,在助學、助困、文明城市建設等方面都有在樂異地商會彰顯擔當作為的身影。
樂清市重慶商會愛心慰問環衛工人、樂清市贛商商會走訪慰問樂清市某哨所獻愛心,樂清市洞頭商會走訪慰問因病致貧家庭和殘疾困難家庭,樂清市上饒商會為患癌的會員家屬送去5萬多元善款,樂清市豫商商會開展“徒步撿垃圾,環保伴我行”公益活動……
做一兩次公益慈善不難,難的是如何把公益慈善行為融入商會日常工作,成為一種常態化。為此,樂清市湖南商會、樂清市安徽商會、樂清市湖北商會、樂清市豫商商會、樂清市贛商商會,借助樂清市和諧志愿工作者協會的平臺,共同探索出一條“公益組織+商會組織”幫扶共同體的路子。
每月,樂清市湖北商會與和諧志工協會聯合開展至少一次慈善活動。如去年樂清市湖北商會聯合50多家企業一起助力和諧志工協會發起的“真愛到家情暖夕陽”關愛樂清市7個鄉鎮(街道)在冊300多位孤寡老人的活動,在重陽節期間,開展入戶慰問、聚餐等30多場活動;樂清市安徽商會參與和諧志工“曙光計劃-助力幸福家庭”活動,積極為該項目捐款捐物,組織人員參與公益行動;樂清市湖南商會每月組織湖南在樂企業家加入關愛孤寡老人志愿服務活動。
心存至善,方能致遠。當前,在樂異地商會將打造“有為商會”視為新時代商會發展的目標品牌,用日益精進的高質量服務辨識度,持續夯實商會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