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言桿攝
如果你沒看到這塊磚
那你就沒去過嘉峪關
西北攝影之旅 捕捉天地之美 銘刻歷史印記
子國弟弟在玉門投資興業,屢屢盛情邀約,讓我去領略一番大西北的風。于是,在處暑將至之際,為了逃離臨沂那宛如桑拿房般的酷熱天氣,我與夫人毅然踏上了西北這片神秘而壯麗的土地。此次西北之行,恰似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在眼前緩緩鋪陳開來,每一個瞬間都化作了心靈深處永恒的印記。
此時此刻我也忍不住賦詩一首:春風未度玉門關,影友已過萬重山。羌笛楊柳大煎餅,西出陽關訪故友。
大漠的蒼涼壯闊,乃是大自然賦予西北的獨特魅力。置身于廣袤無垠的沙漠之中,狂風呼嘯而過,沙粒漫天飛舞,仿佛在低聲訴說著古老的故事。陽光傾灑在金色的沙丘之上,勾勒出優美動人的線條,那是大地的旋律,亦是歲月的痕跡。我高高舉起相機,果斷按下快門,竭力捕捉這雄渾之美,將大漠的豪邁與蒼涼永遠地定格下來。
天下第一雄關,雄偉壯觀,氣勢磅礴非凡。城墻高聳入云,關隘險峻陡峭,仿佛在向世人展示著昔日的輝煌與榮耀。佇立在關樓上,極目遠眺,山巒起伏連綿,云海蒼茫浩渺。歷史的風云在眼前不斷浮現,英雄的故事在心中洶涌激蕩。我用相機記錄下這壯麗無比的景色,讓雄關的威嚴永遠銘刻在時光的長河之中。
陽關大道,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滄桑。古老的道路蜿蜒曲折,伸向遠方,仿佛連接著過去與未來。在此處,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歲月的流轉,歷史的沉淀。每一塊石板,每一粒塵埃,都蘊含著無盡的故事。相機的鏡頭,已然成為我與歷史對話的窗口,記錄下這穿越時空的瞬間。
鳴沙山,那無疑是大自然的神奇杰作。沙山連綿起伏,宛如巨龍俯臥大地。當微風拂過,沙山發出陣陣鳴響,恰似天籟之音,在天地之間回蕩。月牙泉,如同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鑲嵌在沙漠之中。清澈的泉水與金黃的沙丘相映成趣,共同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我小心翼翼地調整著相機的參數,力求將這夢幻般的美景完美地呈現出來,讓每一個看到照片的人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次西北之行,不僅收獲了美不勝收的景色,更見證了濃濃的親情與珍貴的友情。與親人和朋友一同分享這美好的時光,共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乃是人生中最為珍貴的回憶。我們在沙漠中盡情歡笑,在泉邊歡快嬉戲,在關隘下合影留念。這些瞬間,都被相機一一記錄下來,成為了我們友誼和親情的有力見證。
當然,也不能老是金刀鐵馬,意氣風發,西北之行也有夜走麥城之事:兄弟相逢,喝的昏天昏地。我那小破酒量,只能“錯把馬桶當故友”,吐的飛沙走石。據說,老婆給我全程錄像,成為永遠也抹不掉的印記。
當時,還算清醒時,曾寫到:《塞下兄弟相逢》
玉門關內羌笛怨,嘉峪關里楊柳青。
古道漫漫塵沙舞,雄關巍巍歲月凝。
兄弟相逢杯觥錯,思緒紛飛憶曾經。
共話當年豪邁事,展望未來意縱橫。
攝影,既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它讓我學會了用眼睛去發現美,用心靈去感受美,用相機去記錄美。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一段回憶,一份情感。通過攝影,我能夠將美好的瞬間永遠珍藏,與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動和喜悅。
一:沒看到那塊磚 就沒來過嘉峪關
嘉峪關
人生漫漫,總有那么一些地方,如同璀璨星辰般在心底閃耀,令人心心念念、魂牽夢繞。嘉峪關,便是我長久以來懷揣著無盡好奇與向往的圣地。遙想小時候,朗朗上口地背誦著“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那時起,大西北的關城便在我的腦海中勾勒出神秘而雄渾的輪廓。
終于,我踏上了這片夢寐以求的土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長城第一墩,那古老的墩臺靜靜佇立,仿佛一位滄桑的老者,默默訴說著往昔的金戈鐵馬。歲月的痕跡在它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每一道紋路都蘊含著無盡的故事。站在墩臺之下,我仿佛能聽見戰馬的嘶鳴、戰士的吶喊,那震撼人心的場景如電影般在眼前一一浮現。
接著,我們來到了懸璧長城。遠遠望去,長城宛如一條巨龍威嚴地趴在山上,霸氣十足。我迫不及待地舉起相機,“啪啪啪”地按下快門,心中滿是激動與自豪,仿佛自己正在記錄著一部偉大的史詩。那蜿蜒的長城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每一塊磚石都承載著歷史的重量。
隨后,我踏入了嘉峪關的內城、外城、甕城以及戰壕。這里的每一處角落都仿佛是一本厚重的歷史書,等待著人們去翻閱、去品味。我一邊緩緩前行,一邊不停地拍攝,眼睛完全不夠使。那古樸的戲臺,讓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戲子們在臺上咿咿呀呀地唱著,臺下觀眾們如癡如醉的模樣;柔遠門雄偉壯觀,它就像一位忠誠的衛士,守護著這座古老的城池;光化門莊重肅穆,散發著一種讓人敬畏的氣息;文昌閣雅致寧靜,仿佛是知識與智慧的殿堂;關帝廟神圣莊嚴,關二爺的神像威風凜凜,讓人心中涌起一股崇敬之情;游擊府威嚴赫赫,彰顯著當年將士們的英勇無畏。而嘉峪關博物館里,更是藏著無數的歷史秘密,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通往過去的大門。我仔細端詳著每一個展品,感受著歷史的溫度,每一張照片,都是我對這座古城的深深敬意和無盡探索。
這真是:
嘉峪關外落日圓,大漠孤煙破云天。
雄關聳峙戍邊陲,長城逶迤籠塵煙。
黃沙漫舞千秋史,歲月斑駁映陣前。
古來多少豪杰夢,盡付邊陲歲月遷。
正當我美滋滋地欣賞著、拍攝著,一直為我扛著架子的老婆發話了:“就知道瞎拍,你看到定城磚了嗎?”我頓時懵了,啥定城磚啊?我茫然地搖了搖頭。老婆的臉色一下子嚴肅起來、鄭重地說道:“沒看到這塊磚,就等于沒來嘉峪關。”
但我怎能就此甘心呢?絕不能留下如此巨大的遺憾。多大點事呀!咱攝影人的旅游本就和旅行社不一樣,沒拍好就再來一次。于是,第二天,我再次雄赳赳、氣昂昂地重上嘉峪關,只為找到那塊神秘的定城磚。
相傳在明朝正德年間,有一位修關工匠名叫易開占。這老伙計那可真是厲害得不得了,精通易理。不管修建什么樣的建筑,只要經他一算,用工用料那叫一個準確和節省。負責監督修嘉峪關的監事根本不信他有這等本事,便對他說:“你給我算算用磚數量,多一塊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嘿,這監事可真夠狠的。后來呢,易開占便仔細地進行了計算,監事按照他算的數量去購買了所有修關的磚。等到竣工的時候,嘿,你猜怎么著?西甕城門樓后檐臺上竟然還剩下一塊磚。這監事一看,樂了,心想這下終于可以砍易開占的頭了。可易開占卻不慌不忙地說:“那塊磚是定城磚,如果拿掉整個城樓就會塌掉。”這監事一聽,嚇得不敢再追究了。從那以后,這塊磚就一直靜靜地放在原地,無人敢動。
說起來,嘉峪關的磚頭可不簡單。每一塊磚上都刻有燒制者的姓名、監督官的姓名以及燒制時間。這不僅僅是對工程質量的嚴格把控,更是對工匠精神的高度尊重。所以,當你漫步在嘉峪關,一定要低頭看看腳下的每一塊磚。你會發現,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象征。我一邊拍攝,一邊感慨萬千:古代人對質量的把控那可真是嚴格啊!要是現在的工程都能像這樣,那得少多少豆腐渣工程啊!
下次你們去嘉峪關,一定要記得找找那塊定城磚,親身感受一下它背后的傳奇故事。因為,“沒看到那塊磚,就沒來過嘉峪關”,這話,我現在可是深有體會。
而且,我還要告訴你們,旅行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你看到了什么,更在于你感受到了什么。所以,千萬不要像常規旅行團那樣: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到了景點就拍照。我們應該用心去感受每一個地方的獨特魅力,去聆聽歷史的聲音,去觸摸文化的脈絡。
最后,我想說,雖然這次尋找定城磚的過程有點曲折,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小插曲,我的嘉峪關之旅才更加難忘。下次去,我一定記得,不僅要抬頭看風景,更要低頭尋歷史,因為,“沒看到那塊磚,就沒來過嘉峪關”,這話,我深信不疑。
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探索,一次學習,一次成長。讓我們在旅行中不斷發現自我,感悟人生,收獲滿滿的美好回憶。
請轉發共享唄
夜色已晚,睡意漸濃,抓緊睡覺,欲知后事如何,切看下回分解。我還要告訴大家:陽關大道值得走,莫高窟里你看到了什么?..............
圖片|沂蒙老桿
文源|翟小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