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問題:
有哪些詩明明是詩人臭不要臉還寫得理直氣壯的那種?
答題中很多都指向了淫詩艷曲,
但在我看來,臭不要臉,理直氣壯,還有一個隱藏條件,就是本身詩歌還寫得不錯,畢竟寫得太差流傳不下來啊。
符合以上條件的其實很少,
首先詩寫得不錯,說明是個讀書人,
其次臭不要臉,儒家文化里最大的不要臉是叛國,當漢奸,認賊作父。相比之下寫點男女方面的淫詩艷曲我覺得還不到臭不要臉的地步。
再次理直氣壯,說明認賊作父到了一定境界了,自己都把自己感動了。
這么一來,其實范圍就很小了,我恰好記得一首,大家看看符合條件不。
八纮一宇仁風,
旭日縈輝遞藐躬。
春殿從容溫語慰,
外臣感激此心同。
這首詩歌的作者叫王揖唐,寫詩的背景是他作為汪精衛南京偽政府的高官去日本,被天皇召見,寫下了兒子見爹時那種激動的心情。
王揖唐是安徽合肥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科舉的二甲第五名(總榜第八名)進士,這也是清朝最后一次科考,貨真價實的進士,比同時代民國大師的名次高得多。
不過此人是近代最滑頭的政治投機分子,屬于典型的四姓家奴。
考上進士后還被公派日本留學,任兵部主事,清朝后期是軍機處的預備人選,當時朝廷的紅人,可惜清朝滅亡了。
民國后抱上袁世凱的大腿,為袁世凱稱帝出了大力,被當了81天皇帝的袁世凱封為“一等男爵,授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袁世凱死后,王揖唐又成為段祺瑞親信,因為段祺瑞當時主要外國支持者就是日本,王揖唐又有留日的經歷,所以王揖唐此后與日本人越走越近,逐漸成為中國親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抗戰爆發前,王揖唐便暗中與日本人聯絡,“七七事變”后正式當了漢奸。汪精衛“偽國民政府”成立后,王揖唐出任“偽考試院”院長。
1940年,訪問日本的王揖唐得到日本裕仁天皇的接見。心情無比激動的王揖唐不僅向裕仁奉獻了大批名貴的中國古玩書畫,回國還專門賦詩一首來形容得到裕仁天皇接見的心情,
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詩
八纮一宇浴仁風,
旭日縈輝遞藐躬。
春殿從容溫語慰,
外臣感激此心同。
從詩詞的角度來看,韻律很工整,敘事很貼切,意境很明確,文化底蘊估計超過了99%的知乎用戶,
但是從禮義廉恥的角度來看,這就是臭不要臉還理直氣壯的巔峰之作。
順便提一段,1940年春,日本派遣軍總參謀長板垣征四郎調回國,王揖唐設宴歡送,并呈遞感謝狀。王揖唐在歡送詞中稱,“真令人有離別慈父之感”。
且不說板垣征四郎是否慈祥,單就年齡而論,板垣征四郎生于1885年,王揖唐生于1877年,王比板大了7歲,
對一個小你7歲的人稱找到慈父的感覺,
這節操感真是醉了。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王揖唐被捕,
其實他還想抱住蔣校長的大腿,無奈名聲太臭被舍棄。
民國政府讓冀高法院刑二庭長何承焯主審,結果他馬上抓住何承焯曾在偽華北政務委員會法官訓練所擔任教務主任這件事,委托律師大做文章,突然召開記者會,稱“以小漢奸高踞堂上審大漢奸,將何以杜悠悠之口”。
消息傳出,舉國嘩然,也把蔣校長悄悄重用大批漢奸的臉打得啪啪作響。
但這也是徹底作死的節奏,很快換了位不是漢奸的法官審判,1948年秋被槍決,時年70歲。
中國的漢奸很多,但這么有文化的漢奸真不是特別多,所以日本蠻喜歡這個漢奸的,
我們知道日本人也會學中國律詩,日本中小學生課外讀物有一些關于中國詩歌的,不少讀物都收錄了這首詩。
所以即便我們選擇忘記,小日子也不會忘記他。
沒辦法,想不遺臭萬年都不可能。
呵呵……
文章看到這里了,別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