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腎臟強大,有的腎臟脆弱?
首先,排除遺傳性腎臟疾病的因素,大家的腎臟其實是一樣的。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每個人的腎臟都會“戰損”。
腎臟的內部結構復雜而精細,由外腎皮層和內腎髓質組成,其中包含了100萬~200萬個腎單位。每個腎單位由腎小球和腎小管組成,腎小球負責過濾血液,而腎小管則負責重吸收有用物質并排出廢物。
這就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先天之本”。
它24小時不間斷地過濾血液,過濾掉其中的代謝廢物、多余的鹽分和水,形成尿液排出體外。一個健康的腎臟每天能夠過濾約300升的血液,相當于一個人全身血液量的數倍之多。
高強度的工作模式,會讓一部分腎單元“戰損”。有研究表明,局灶性和全球性腎小球硬化在各類人群中都有報道,包括活體腎捐贈者。而且年紀越大,腎小球硬化比例越高。
所以有一種說法,如果人的壽命足夠長,最終每個人都會得腎臟病。
但為什么有的人損傷多到早早就出現了腎臟病,有的人各項檢查都在正常范圍內呢?
因為每個人出現腎臟病風險因素種類不同、時間不同。
突發事件引起的腎臟缺血、藥物中毒等引起的腎損傷發展速度較快。像近幾年新聞中經常出現大量食用小龍蝦以后出現肌肉酸痛、咖啡色尿或尿量減少,即為橫紋肌溶解癥,溶解的橫紋肌釋放的肌紅蛋白會堵塞和損傷腎小管,嚴重者會導致腎功能衰竭;像今年日本小林制藥公司含紅曲成分保健品致消費者腎臟受損,日本腎臟學會6月30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105名服用該保健品后腎功能受損的患者經治療后,仍有超過八成的人腎功能未恢復。臨床上也常有患者朋友吃保健品以后導致病情快速加重。
而由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導致的慢性腎損傷則多是長期作用所致,前期的發展速度相對較慢也更為隱匿。
除了特殊事件和慢性疾病,一些生活事項如經常憋尿、不愛喝水、飲食過咸、過食生冷或經常感染等,隱身于日常生活的各處細節當中,貌似與人無害,但在不自知不自覺的情況下日積月累,也在以水滴穿石的持久之力損害腎臟健康。
它的危害不僅在于不易察覺,其中一些風險因素即使被揭示以后,因涉及到個人喜好,患者不愿做出“斷舍離”,或是因認知不同患者對某些風險因素重視程度不高,會導致患者明知有害但一如既往。由此導致每個人的腎臟損傷速度各不相同。
總之,定期復診、規律治療,配合生活方式管理,都會盡可能延緩腎病進展,保持腎功能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