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試推行房屋養老金制度新聞之下,點贊最多的一條評論。
每每重大房地產舉措出臺,都是震驚與吐槽一色,謠言與解讀齊飛。想要自媒體要說點不帶情緒的內容,其實真的很難。
因為情緒本身就是真實生活的一部分。
這哪是試行
這就是全國范圍推廣執行
對于這樣一個影響全民范圍的稅費型政策,一口氣推出22個試點城市,而且這22個試點城市包括了全部直轄市和內地幾乎全部的省會城市。
這些城市的共性都是:一經濟發達、二房價較高、三現存老舊房產數量較多、四對周邊區域的人口有較強的虹吸效應。
這根本就不是過往那種,先搞試點、以點帶面、收集經驗、由局部向全域的推行思路。可以說這次房屋養老制度,就是披著試行名義的全面推開。
不管有沒有石頭,這河是過定了。
老舊住宅的維修維護與更新,是一個相當難以處置的困難,而這個困難集中存在于上述城市為代表的中大型城市之中。把這些城市的房屋養老問題解決了,全國的老舊住宅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多半。
同理,這些城市的房屋養老金收上來了,全國的房屋養老金也就收上來一多半。
房屋養老的核心
是自己出錢養自己的產權
房屋體檢、房屋養老、房屋保險,是一條任務體系上的環環相扣,任務的最終目標當然是保證居住安全、追求舒適居住。
問題是大家都知道日常要體驗、有病要求醫,那體檢求醫的錢誰來出?
目前來看,與以往其它民生領域的改革一樣,房屋安全最終的方向就是推向社會。老舊房屋維修維護的解決還是要個人承擔大頭、政府承擔部分,將來再引入社會資本解決一部分。
專家對此的解讀是:“按照不增加個人負擔,不減損個人權益”的原則。
如果這樣的愿景能夠達成,那這樣的制度真可以成為萬世之樣板。二十年前我按揭養了個兒子,剛剛把銀行欠款還完,現在又要出錢給兒子養老。這個負擔還能放在誰頭上?
專家又說:“此次建立的房屋養老金公共賬戶不會加重業主負擔。”
是的,去洗浴中心開卡儲值,也沒聽說過要收開戶費呢。開戶之外呢?下次呢?下下次呢?
建筑權屬為個人私有,維護費用由個人負擔這個無可厚非,但是明確這個負擔的時點放在現在是否合適?明確這個負擔的社會環境是不是成熟?
難怪會有網友說:這個行為無限接近于加稅,只不過換了一個可以更快推行、更容易推行的的名目。
首批試驗品
養老已經迫在眉睫
談到房屋養老與房屋體檢,可以用醫保卡做個不太形象的比喻。
商品房和次新房好比是當打之年的中青年,在這一波“試行”中受影響最小。這兩類房子已經早早預支付了大修基金,而房屋還沒出質保期。屬于身體健康且“醫保卡里金額充足”的那一批。
企業產和公產購買產權的房子,所受影響會大一些,這類房子好比是力不從心的中老年人群,本身現狀就是房齡老舊設備老化,多頻次維修已經將預交費用消耗殆盡,屬于“有醫保卡但單余額不多”那一批。未來依靠誰才能“養老”又該如何“體檢”,這是個應當明晰的問題。
受影響最大的,當屬房齡最老,又拆遷無望、更新不成的老破小房產。交出的養老金不能支撐它在風雨里茍延殘喘,本身又屬于“醫保卡里的余額根本不夠用”那一批。這個群體恰恰是火燒眉毛,最需要“養老”和“體檢”的群體。
你不肯買新房
一定會有人推著你去買
上海已經辟謠,網上流傳所謂分層區別、按面積計數,不同建筑形態收費標準不同的說法屬于謠傳。繳費金額按10%逐年遞增的說法也是謠傳。
但更多人保持著冷靜與清醒:并不是你名下沒有房子,房屋養老交費這件事就和你沒關系。只要你屬于這個社會的一份子,這份費用終歸要分攤到你的頭上,不過是直接分攤還是間接分攤罷了。
說到底的房屋養老金,是用一項制度卸下了政府對房屋安全的連帶責任;是用一個統籌賬戶,讓市場來解決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的房屋老舊問題;也是在當前稅制之下,弱化土地財政的一條出路。
美好的愿景是:通過社會化轉移,實現提升房屋的安全與質量,提升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愿景。
這樣的愿景之下,無學位附加值的老破小,又將迎來一波新的貶值潮。
你捂著錢袋子不肯去買新房,總有人會想辦法推著你去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