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4日,北京龍年首場成功出讓四宗地塊,攬金122億元。一家沉默很久的京派國資房企突然出現了——京能置業
以封頂價38.41億元搖中了豐臺大瓦窯L44地塊
這是一次很大膽地拿地。京能置業幾乎一把押上了所有賭注,按照2023年末公司賬面現金45.9億元,掏出了超過80%的現金流。
放在當下整個房地產行業里,這次拿地是相當激進的,也沒有一家房企敢于如此操作。從賬面現金、京能置業過往拿地策略來看,我們先前猜測,京能置業很有可能是一個馬甲公司。
京能置業的朋友圈十分有限,過往合作對象屈指可數,北京城建、龍湖、電建、控股股東旗下的金泰地產。但我們推測錯誤了,這是一個獨資操盤項目。
或許,2023年在土地投資市場沉寂長達一年時間里,京能置業都在等待一個能夠證明自己的機會。
2023年,京能置業經營性現金流由虧轉盈,錄得了43.35億元,籌資活動現金流為負11.3億元。理由是:銷售回款增加、購地支出減少,以及吸收了少數股東的投入。這一年,它實現了銷售額77.3億元,結轉收入45億元,未結轉面積7.4萬㎡。
也就是說,營收少、規模小、風險小,也沒有太重的保交付任務。
京能置業是一家非典型的房企,2023年以前拿地策略有一個十分明顯特征:一年只拿一個項目。整個盤子僅13個項目,且2023年只有5個項目處于在建項目,在建面積77萬㎡,項目投資金額為25.5億元。
結轉多于投資,并且股東提供了15.5億元的借款,京能置業賬面資金還是相對富裕的。但它一直存在一個問題:開發進度十分緩慢,在建的多個項目中拿地已有好幾年,首次開工也有三四年時間。
不能快速去化,意味著就是巨額虧損。2023年歸母凈利潤虧4個多億,原因是對天津海航公司、京能云泰公司進行了大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直到2024年,京能置業才意識到加快銷售去化的重要性。
對于去年的總結,京能置業內部提到的更多是:加速去化。公司總經理闞興稱,本著“隊伍不散、業績不減、品質不降、問題不出”的原則......進一步加強營銷去化工作,特別是在建在施項目。
豐臺大瓦窯L44地塊,京能置業押上了所有的賭注,也被視為向新階段轉型的標桿性項目。
京能集團董事長姜帆稱,越是困難時刻,越要堅定信心。要以大瓦窯項目為契機,做強自身,打出品牌。
拿下上述地塊之后,京能置業幾乎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京能置業罕見地跑起來了:當月成立項目公司、3月拿到建設規劃許可證、4月初確定項目案名“西賢嘉苑/西賢府”、4月期間集團&公司陸續現場調研、4月底取得土地不動產證、5月底拿到施工許可證......
6月下旬,西賢府銷售中心正式對外放開,總共7棟樓、428戶,為11-18層洋房/小高層,銷售均價8.3萬元/㎡。
這大概是京能置業從拿地到入市銷售速度最快的項目,不到半年時間。結果,開盤至今2個月,實現了
0網簽
8萬+的定價,京能置業高估大瓦窯板塊的購買力,而僅一路之隔的中建和頌九里也只賣出3套,成交單價低到6.89萬元,遠遠低于西賢府。
8月初,賣了一個半月的京能置業終于扛不住了,將7號樓作為特價房降價6000元/㎡,但降完之后單價仍高達7.5萬元/㎡,其余樓棟根據買家付款周期給出“定制化折扣”。拿地成本單價超過6萬元,再往下降,京能置業妥妥做了一筆徹徹底底虧本買賣。
但在整個大瓦窯板塊,雖沒有滯銷的項目,但友商已經把京能置業卷到極致,中建降價、城建也降價。不出意外,以這樣的形勢,
京能置業要虧到褲衩都沒有了。
拿地前,準備著一場富余的仗。拿地后,公司經營、債務全面惡化。經營性現金流同比下降257.4%至虧損42.54億元,籌資活動現金多了約30億元,貨幣資金沒了一半,為25.7億元,短期債務增加了約15億元......
不過,反過來想,如果不拿這個項目,京能置業手中還有什么項目可以去做新的資金滾動,怎么拿到股東借款、銀行貸款呢?
況且在稍早之前前,控股股東對京能置業下了更沉重的目標,做好系統內協同業務提速增效、房地產業務提質增效的舉措,致力于實現“三個京能”目標。
而西賢府一個項目凈資產就達到了15.4億元,是現在的
半個京能置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