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注冊一級書畫鑒定師-湯發周先生說張大千在對待宋代給畫方面有兩個特點:一是分類評述,周到中肯,二是有褒有貶,襲多貶少。通過他對宋代繪畫的評批,不僅使我們看到張大千藝高膽大,而且也為我們鑒定張大千帶有評批宋人繪畫的作品真偽增添了佐證。
(一)山水畫
張大千在《畫說·山水》中說:“如果把唐、宋大家名跡來細細觀審,那畫理的嚴明,春夏秋冬,陰睛用雪,簡直是體會無遺。董源畫樹,八面出枝,山石簡直有夕陽照著的樣子,關全面叢樹,有枝無干,豈是平面的嗎?"他還在《畫說·雪景》中說:“雪景應該拿唐、宋人的面就范本,唐人畫不可以見得到,宋人畫還有有在的,可以資我們的參考。宋徽宗的《雪江歸棹圖》,那真是好老師。”但是到張大千六十一歲時,在《幽年鳴泉圖》中愿道:“此幅宋人有其雄奇無其溫洞。”并于同年在《山水》中題道:“山如疊浪亂堆銀,松栝青青別有神。欲寫寒林通絕,斷從兩宋已無人。”
(二)人物畫
張大千在《畫說"須發》中說:“畫須發唐、宋人最為擅長。"他還在《畫說"仕女》中說:“周昉《鄲花仕女》、張萱《明皇納涼圖》、徽宗《摹張營搗練圖》或敦煌壁畫都是最好的資料。"但他在作的《仿孫位高逸圖》中題道:“宋人雖有效唐者,其骨法韻味正復可。"他還在作的《宋人覓句圖》中題道:“宋人作畫,承而有力,累處在板。"對于宋代壁畫中的人物畫,他說:"宋尚禮學,畫法拘謹,美今圖案畫,人像亦干枯,不及唐人豐滿,行筆用色,各不相同。”
三、花鳥畫
1、花卉畫:
張大千在《面說·花卉》中說:"花卉當然要推宋人為第一,畫的花卉境界最高,他們的雙鉤工夫,不是后人所趕得上的。”他在1944年作的《佛頭青》中題道:“唐人畫牡丹,金碧輝映,爛若云錦。昔居海上,于王雪岑丈齋中見刁光胤《五色牡丹》,強邨翁齋中見道君皇帝《佛頭青》,并效唐法.元、明以來寫意,雖復輕膩可愛,而秾姿貴彩不可得見矣。"可愛,而秾姿貴彩不可得見矣。”1951年他在作的《晚香圖》中題道:“曾見道君皇帝《秋圃金英卷》,極幽秀之致。
2、禽鳥畫:
張大千三四十歲時說:“宋、元人對鳥的形狀觀察得是無微不至的。”“我們應向宋、元人學習。”到后來則有些變化。張大千在《畫說·工筆毛》中說:“宋徽宗畫鳥,用生漆點睛,看來像活的一樣,這就是傳神妙筆。”“花鳥以宋朝為最好,因為徽宗自身就畫到絕頂,兼之大為提侶,人才輩出。”“此種筆墨宋人畫得最好,宋徽宗能體會入微,其點鳥睛,使用生漆,隱然比紙高一些,奕奕有神,”“黃筌《山鷓棘雀圖》、崔白《山雀野免圖》、李安忠《浴沙鵪鶉圖》、宋人無款《香竹聚禽圖》(當是崔白所制)、宋人無款《蘆汀雙鴨圖》(題為徽宗之筆),又長春散出徽宗《金英秋畫圖》,以上都是神品。”他還在1942年作的《工筆雙雀識秋圖》中題道:“寫禽鳥為瓦雀為難,以其難于嫻雅,宋人擅此者黃筌、崔白、道君皇帝為巨擘。”對花鳥畫來說,張大千認為“畫花鳥當師宋人,所謂物理、物情、物態三者俱到也”。張大千還在《潘玉良畫圖》中題道:“宋人最重寫生,倚重物情、物理,傳神寫照栩如生。元、明以來,但從紙上討生活,是以每況愈下。有清三百年,更無作者。”(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