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注冊一級書畫鑒定師-湯發(fā)周先生說張大千不同時期對“米氏云山"有著不同的看法,這些不同的看法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作品中。如掌握了他不同時期對“米氏云山”的不同看法,就為鑒定他的繪畫作品真?zhèn)卧鎏砹俗糇C。早年的張大千在學習古人方面博采眾家,集古之長,其中包括宋代米芾、米友仁的“米氏云山”畫派。
他二十八歲作《仿米氏云山》題:“房山墨戲邁元章,絕代堪為雙鳳凰。夢想十年嗟未遇,巢云合喜屬蘇張。房山巢云圖為鮮于伯幾畫,煙云起滅,竹樹華茲,乃其生平合作,予以壬戌(1922年)歲得于海上,茲擬其意為此。丙寅(1926年)十二月,季爰張愛。”他三十歲作《仿米元暉山水》題:“吾師農(nóng)髯先生近從湘中舊家得米元暉短卷,用筆深刻,尚又蘊藉,純是北宋人矩鑊,絕無濃墨大點之習,可見世傳所謂米云不過米氏父子之輕率,非必幅幅如此。予此幅略師其意。即請隨庵仁兄法家正之。戊辰(1928年)七月,大千張爰。"據(jù)現(xiàn)在掌握資料得知,張大千在五十多歲之前尚崇拜米芾,并學習“米氏云山”,但在五十多歲后他對米氏顯得有些不“尊敬”,并開始改革“米氏云山”。
他三十八歲時曾作《京滬車中口占》詩,詩曰:“京口金陵百里程晚煙未泮雨中晴。奔車瞬息江頭過,米老新添畫里情。"詩中不僅恭維米芾的繪畫藝術,并稱米芾為米老他四十八歲時作《仿米芾山水》,圖中不僅題有“偶效海岳云山”,并將《京滬車中口占》詩抄錄。但到張大千六十一歲作《破墨云圖》時,卻題有“托身無地托云煙,懵懂從來笑米顛”的詩句,詩中不僅有譏諷之意,而且稱米芾為米顛。待到他七十二歲時在《題保羅山水》中寫道:“老夫自有傳家筆,任笑元章善譽兒。”口氣更加“狂”。張大千為什么要變革“米氏云山”?他說:“自王洽創(chuàng)為破墨,米老承之,以為云山,后有作者墨守成規(guī),不離矩步,不知風氣既移,不容不變,似者不足,不似者乃是耳。"這就是他為什么要變革的原因和宗旨。宋代米芾遠學王洽,近師董源、巨然,創(chuàng)“米氏云山”一派,所出山水點染煙云,草草而成,不失真趣。到元代時高房山、方從義學“米氏云山”,然“皆胎息之”,這是變革原因之一。張大千說:“云山一派,二米之外,有房山、方壺、思翁,而后始無傳焉。”他認為能得到“米氏云山”真諦者元代有高房山、方從義,明代則只董其昌一人而已,在黃之后則無人矣。這是他變革的原因之二。
王洽的潑墨作品在今天已無從可考,宋代米芾的作品還能目睹。觀米芾的作品,可以推斷王洽的潑墨絕非與張大千的潑墨一樣。沒有張大千那樣暈開、流動、沉漬的自動表現(xiàn)效果,正如他自己所說“不似者乃是耳”。張大千對變革后的云山派頗為滿意,開始時認為雖超不過米芾,但亦可與董其昌一比高低。他說:“元章衍王洽破墨為落茄,遂開云山一派,房山、方壺踵之,以成定格。明、清六百年未有越其藩籬者,良可嘆息。予乃創(chuàng)意為此,雖復未能遠邁元章,亦當抗手玄宰。”后來他認為也可抗手米芾了,他八十一歲作的《潑墨飛白山水》用墨潑出山后,再用極干的筆去皴出受光部位,畫面上干濕結合、線面結合、潑寫結合,與米芾的云山截然不同,圖中題道:“以潑墨飛白合寫之,于老米落茄法外又別具一副手眼。”
張大千對米氏云山的變革,不僅使該畫派得到新生,而且使張僧繇創(chuàng)的沒骨法、李思訓創(chuàng)的金璧青綠法、王洽創(chuàng)的潑墨法、王維創(chuàng)的破墨法均得到發(fā)展。他的潑墨彩山水畫的出現(xiàn),使沒骨法變得氤氳磅礴,使金璧青綠法變得色彩活潑,使?jié)娔ㄗ兊蒙式k麗。(未完待續(xù))
注:以上圖文節(jié)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張大千》 主講人:湯發(fā)周
甲辰年 【龍年】編撰于華東上海齊白石書畫院(上海浦東總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