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皇帝不急,太監急。眼下,俄羅斯確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關于此事,中朝伊三方卻表現得十分淡定,反倒是印度卻“急眼”了。對此,歐美國家表示難以理解。
我們都知道,隨著烏方持續向前推進,俄羅斯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甚至就連克里米亞大橋附近的俄羅斯油輪,也遭到了烏方的襲擊。然而,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朝鮮、伊朗,這三個對俄友好國家還是表現得非常冷靜,似乎并沒有出手的意思。
首先就是中方,在得知俄羅斯國門失守后,也并沒有釋放出強硬的信號。雖然這兩天,中方的高層正在訪問俄羅斯,但雙方基本上也是談的貿易合作。至于有些人猜測,中方會出手援助俄羅斯守護俄本土,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簡單點來說,中方之所以這么淡定,就是相信俄羅斯有實力能處理好這個事。
至于朝鮮方面,雖然他們曾經表示,將會與俄羅斯站在一起,堅決捍衛主權。但也僅僅只是表態而已,目前并沒有出兵。即便雙方曾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伙伴條約》,但由于普京把烏方的本次入侵,定義為“恐怖組織”,也就是說與“戰爭無關”,朝鮮自然也不需要出兵進行援助。
再就是伊朗,由于受到中東局勢的影響,特別是美國的“林肯號”航母,已經順利抵達中東地區,為以色列搖旗吶喊。所以此時的伊朗,必須要拿出全部的精力來應對以色列,自然也就無法顧及俄羅斯。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與中朝伊相比,印度似乎坐不住了,甚至還對外宣稱:莫迪將于8月23日訪問烏克蘭,而這也是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莫迪首次前往該國。更為有趣的是,對于莫迪此次的訪問,烏克蘭與俄羅斯卻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首先就是澤連斯基希望,印度能正式站隊支持烏方。而俄羅斯方面則更傾向理解為,印度這是來推動和平談判的。
實際上,這兩國可能都誤解了莫迪的真正意圖。要知道,莫迪的行事準則往往都是以印度的利益優先,他未必會關心俄烏歐沖突所造成的人員傷亡。事實上,印度已經成為了這場沖突中的受益者之一,比如印度通過低價購買俄羅斯石油,然后再高價出售給歐洲國家,從而賺得盆滿缽滿。
此外,俄羅斯為了得到印度市場,從而緩解經濟上的危機,一直在向印度供應武器裝備,而這也使得印度在軍事領域取得了豐厚的成果。特別是最近,印度又剛從歐洲引進了“陣風”戰斗機,那簡直自信心滿滿,甚至又妄圖在邊界進行挑釁。
所以說,在莫迪的眼里只有利益,他的核心就在于維持當前的俄烏局勢,甚至雙方的沖突拖得越久,那么對印度就越有利。因為只有這樣,印度才能夠持續從中獲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