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在黃金上馬失前蹄。從4月份央行暫停增持黃金至今,金價在小半年時間里從550元/克又漲到了575,并且還在連續突破歷史新高。回過頭看,如果央行當時能隨行就市繼續增持,收益會更高。
雖然沒有拿到上漲的全部好處,但央行在這輪黃金牛市中,也幾乎做到了完美。因為中國恰好是從22年10月本輪的最低點(約370元/克)開始入手,然后連續18個月加倉,到今年4月,已累計增持了近320噸。
正如上面說的,唯一的缺陷就是這幾個月沒有繼續加倉,否則就是教科書般的金融操作了。
粗略算一下央行的收益。由于是連續加倉上來、而不是全部都買在最低點,我們就取370和575的平均值(473元/克)來近似央行的建倉成本,因此每克浮盈102元,320噸的利潤就是326億。
當然,苛責央行沒能做到絕對完美,也是沒道理的。首先,就是巴菲特都無法做到,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其次,央行并不在意利潤,它更在意的外匯儲備的安全,其次才是保值增值。
換句話說,這次是賺了300億,但下次要是價格漲跌賭錯了呢,虧損是央行萬萬不能接受的,3.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是中國改開40年千辛萬苦才攢到的,絕對要萬無一失。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要是讓央行,在3%的無風險收益和有風險的20%收益(股市)之間選擇,全世界所有央行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再強調一遍,安全性在收益性之前。
因此,可以想見,即便加上這兩年增持的近320噸,黃金在我國外儲中的占比肯定也很小。目前,央行共持有2264噸黃金,按今天的市價575元/克,價值約1800億美元,僅占約5%。
大頭當然還是美債。即便過去兩年央行已經減持了超2000億美元,如今仍持有7800億(6月份還增持了119億),是黃金資產的4.3倍,占到我國外匯儲備的23%。
原因無它,美債能提供無風險的約3%收益,既保障了安全、又能保值增值,是全球所有央行外儲投資的首要去處;而黃金無法生息,只能賭價格漲跌,前面已經說過了,完全不可取,因此只能配置一點點。
最后,預測一下央行的未來動向。既然央行認為黃金價格已經見頂、或者之后的行情風險太高不值得參與,那估計短期內也不會再增持了,即使價格連續走高。
而歷史上中國央行又從來沒公開拋售過黃金,因此,2264噸這個數字應該會維持很長時間,除非地緣政治突然再次急劇緊張,就像兩年前一樣。
需要提醒的是,雖然與其他黃金投資者相比,央行的交易量非常小,但由于其專業性和信息量的巨大差距,央行的動作往往是市場的先行指標,也就是說,黃金價格極有可能已經見頂了。
是時候獲利了結了,你不會比國家更聰明,此時再入手,就像08年為華爾街接盤的中國大媽一樣,勸你慎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