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人們或驚慌于新技術迅速崛起的力量,或對即將到來的嶄新時代躍躍欲試,無論如何,AI 時代已經轟轟烈烈地到來。在這種情況下,今天人類面對的首要課題,已經不再是AI 技術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這個世界,而是在一個被AI不斷改變的世界里,我們如何與AI 和諧共處,同時保存人類文明最樸實的真誠、善意、同理心與寬容。我們以及我們的下一代,在這樣一個時代,該如何得到更好的發展而不是被技術浪潮所淘汰?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始終認為教育的根本是依據生命規律,順應并發揮人類那些卓越的天性,運用人文與科學相結合的理念與方法,幫助孩子建構人格、建構理想、建構認知、建構對事物的愛與投入,建構對生命意義的信念。所以,我一直呼吁,教育要尊重人性、尊重科學、尊重文化。教育的使命是造就真正積極而正向的人,激發人內在意義的覺醒,點燃生命價值,而不是加工考試機器。教育既需要與時俱進,亦需要保持本心。秉承這種理念,教育者在今天就需要特別關注如何運用人工智能賦能孩子在新時代中的健康發展。
首先,我認為,不論人工智能如何發展,人都有不可替代的兩個特別重要的特質,即“情感思維”與“同理溝通”。從認知科學角度看,人工智能無非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思維能力與知識加工能力,但無論它運用何種算法,基于何種大數據,抽取何種語料庫與數據集,在可預見的時間線內,它還無法完全實現人類的情感價值。情感價值包括情感想象力、情感創造力和情感感受力等。一句話,人工智能無法識別人類在純感性上對于“舒服與否”的判斷。同樣,情感溝通能力是建立在情感感受力基礎之上的,人工智能無法判斷“舒服與否”,自然也無法完全判斷在變化多端的情境下,具體事件對人們情感訴求和共情心理的影響。因此,盡管在未來,越來越多的職業將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情感價值將依然是人類的優勢。對于教育來說,萬花筒式的教育與科技無論如何繁榮燦爛,其對于人類靈魂的啟蒙都需要人類自身的溫情與守望。
在薩爾曼· 可汗多年前創辦可汗學院之時,我就對他的工作有所關注。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創新教育家,可汗學院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教育創新平臺。可汗學院的誕生為全世界上億的學習者提供了開放、易得、高自主性的全新的教學模式和大量精品課程,節約了人們的學習時間,豐富了人們的學習內容,增強了人們的學習興趣,至今仍對我們的教學創新有著借鑒價值。可喜的是,在他的最新作品《教育新語》一書中,薩爾曼· 可汗不僅充滿激情地描繪了一幅未來教育的宏偉藍圖,更為我們提供了如何在AI 時代守望人類最深處感動的深刻洞見。其中包括在人工智能時代如何刷新教育思維,如何采用不斷創新的教學方式,如何用好各種AI 工具,以及,歸根結底,如何培養出具有跨時代優勢的全面而積極的孩子。
例如,2023 年元旦,可汗邀請女兒迪亞一起用GPT-4 寫了一個故事。迪亞首先向GPT-4 提交了提示詞,還告訴了它應該用怎樣的交流方式和說話語氣。接下來,迪亞與GPT-4 共同創作,迪亞寫一段,GPT-4 負責接下來的一小段。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能精準捕捉到了迪亞所構建的虛擬世界,并且通過不斷追蹤她與角色之間的對話,幫助她將自己的想法傾注出來,并選擇恰當的措辭和語氣,為迪亞的故事補足細節、渲染氛圍。寫作,已經從單項任務變成人機之間的交互。在這個過程中,迪亞被GPT-4 引導,思路越來越開闊,故事越來越豐富。不過,我們看到,盡管GPT-4 能夠發揮很大作用,但最根本的還是來自可汗與迪亞的提示詞與情感設定。
寫作一向被視為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綜合思維能力的最佳方式之一。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要不斷動用自己的思維,去創造、去發散、去批判、去調整。今天,人工智能的出現,能夠幫助人們斟酌話題,收集和分析信息,引導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和論據,最終讓學生組織出自己的思想,并能用正確的語法進行表達。但正如耶魯大學人文學科教授亞歷山大· 吉爾· 富恩特斯說的,“人工智能最不擅長的是原創”。的確,人工智能“是一個起步工具……(學生)利用它來推動原創作品的寫作”。
可汗在其新書中闡述的新實踐,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我們的孩子不會被人工智能替代,但也許會被懂得如何使用人工智能的人替代。未來,最成功的學生將會是那些能借助人工智能強化自身優勢、開發潛力的學生。正如迪亞的寫作實驗,她與GPT-4 合作,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在技術的支持下獲得一部好的作品。那些能與人工智能進行頭腦風暴的人,創造力不僅不會受限,相反還會大大增強。
科學技術發展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我們感到恐懼,而是讓我們擁有強化自身優勢的工具。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給孩子們帶來新的學習材料,增強協作學習能力,激發創造力,培養社交能力,并提供能讓父母與老師更深入參與孩子教育的新途徑。而養育者們,包括教育、家長與社會層面上更多的成年人,需要教會孩子們如何擁抱人工智能,發揮人工智能對于學習時間與效率的巨大價值,從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人類自身無可替代的情感與感悟的持續進步上來。
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人工智能時代我們一起展望與思考的良師益友,讓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在一個無邊界的世界里更加自由地徜徉。
責任編輯 | 吳衛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