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南方電網宣布招投標拉黑長城汽車
記得在6月份的發布會上,長城幾次提及底線,說要堅守底線,做有責任有良心的車企,如果有人出老千,我們就要站出來。
結果,這話沒說多久,自稱給汽車行業“守底線”的長城汽車,就被電力龍頭給拉黑了。
8月20日,長城汽車被“拉黑”的消息刷屏。根據南方電網在8月14日發布的供應商處理公告,長城汽車被南方電網列為“不接受投標”的供應商。
南方電網供應鏈統一服務平臺顯示:
根據南方電網發布供應商處理公告(編號:【2024】009),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因“供應商發生重大失信行為,且影響惡劣”,被南方電網列為“不接受投標”的供應商,處理期限為24個月。
南方電網方面稱,公布該供應商處理名單,是為了促進供應商誠信服務、保證產品質量、確保電網建設順利進行,以及電網安全可靠運行。
當晚,上交所就長城汽車輿情相關事項發出監管工作函,涉及對象為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第二天,長城汽車最新回應證實了這個說法:
在2022年11月招標中,長城汽車中標35輛坦克500車型。在車輛交付過程中因工作疏忽,出現了交付物與標的物存在差異的情況。長城汽車已對差異部分進行了補償,并對此給南方電網帶來的不便致以誠摯的歉意。
這次長城汽車因為“供貨商發生重大失信行為,且影響惡劣”,被南方電網列為“不接受投標”的供應商,而且一“拉黑”就是24個月。
這事兒一出,很多人都懵了。
長城汽車怎么會犯這樣的錯誤呢?
要知道,長城汽車之前和南方電網的合作還是挺愉快的。早在2019年,南方電網還加入了長城汽車旗下的“歐拉超級充電聯盟”,雙方的關系可謂是蜜里調油。
沒想到,這才幾年光景,雙方的關系就出現了裂痕。
最關鍵是,南方電網14號發的信息,等到事件發酵出來,長城汽車21號才道歉,看來也是有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考量在。
0 2
“道德標兵”,被啪啪打臉
目前雙方都沒有將相關細節公開,這里做兩個猜測。
長城汽車出現了交付物與標的物存在差異的情況,界面新聞有關的報道采訪了業內人士,說的是交付物與標的物存在差異,可能是交付物沒有達到采購方提出的額外配置或改裝等方面的要求,但也不排除供貨方以不同款型來交付的可能。
形象點舉例子就是我想玩《黑神話:悟空》,要求顯卡必須是4090。
于是我為了玩上《黑神話:悟空》在長城店買了張4090的顯卡,結果他給我用一張4080的頂替。
我說4080游戲玩不了,長城說,沒有4090了,我把差價補給你吧,你用4080將就下。
就算配置勉強能上,南方電網也根本不可能接受這個條件。
如果簽字接收了這批4080,過兩年審計過來那就解釋不清了。
招標的時候招的4090,為啥最后變成了4080啊?
為啥在合同外長城還給你打回來一筆錢啊?
打回來的錢去哪了,是不是有小金庫啊?
當然這里還存在一種可能。當初長城在競標的時候,競標書里夸大了坦克500的性能和改裝(加裝)潛力,承諾了它做不到的功能。獲得競標優勢中標后,交付時,無法實現。
長城只能賠錢。南方電網作為頂級央企缺你那點兒?
無論何種原因,作為一線知名車企,長城汽車出現這種低級失誤,都是匪夷所思的。
去年5月25日這天,長城汽車官微發文稱,長城汽車向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遞交舉報材料,就比亞迪秦 PLUS DM-i、宋 PLUS DM-i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進行舉報。
這則“實名舉報”如石破天驚一般迅速炸翻了整個行業,讓常壓油箱和蒸發物排放這兩個陌生的專業概念逐漸為眾人所熟知的同時,也將比亞迪和長城汽車這兩家頭部汽車企業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今年6月,長城汽車再次上了熱搜。“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魏建軍麾下長城哈弗公開說要守住行業的底線。
誓做行業秩序捍衛者。
到了8月7日,長城汽車今年第二次沖上熱搜。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放話:建議公開審計全行業,審計費我們包了。
本來魏建軍這話沒有毛病,有些汽車廠商存在以次充好,偷工減料行為。應該要好好審查一下。
一番口炮下來,仿佛全行業就長城汽車一個“道德標兵”,同行都是沒底線、沒節操的奸商。
實在沒想到打臉來得這么快,最能守底線的那個人,率先在全國人民面前丟了底線。
0 3
長城,有點慌
像長城這樣有實力的品牌在前沿技術的布局上是很超前的,而嚴格的企劃、開發、測試、驗證體系是產品實力的保證。特別是多年下來,與整條產業鏈的深度合作與共研也使它們有更為穩定的供應鏈體系,為產品的生產提供支持與保障。
長城汽車還布局了仙豆智能、毫末智行、蜂巢電池、蜂巢易創等板塊,貫穿整個產業鏈,各優勢板塊的技術融合,能夠賦能子品牌做大做強。
然而長城這一年的銷量數字,真不咋地。
今年1-6月累計銷量55.97萬輛,同比增長7.79%。其中,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2.61萬輛,1-6月累計銷量13.23萬輛。
雖然在增長,但在汽車行業來說,這個數字并不突出。曾被長城炮轟的比亞迪,在上半年成功躋身全球銷量第八名,相較于2023年全年,前進了兩個名次。
1-6月累計銷售139.4萬輛,位居自主品牌第一名,同比增長28%以上,按照比亞迪品牌(不含子品牌)上半年的表現推測,今年全年有望沖擊350萬輛。
而從5月份開始,長城的銷量就已經在下滑了。6月長城汽車銷量9.81萬輛,同比再度下滑6.55%,連續兩月銷量同比下滑。
具體看產品線,6月長城汽車旗下子品牌中僅坦克實現增長,哈弗、歐拉、魏牌、長城均同比下滑,特別是魏牌直接腰斬,同比下滑55.48%。
反觀比亞迪,6月銷量為341658輛,乘用車銷售340211輛,同比增長35.2%。別說比總量了,就算比增量,長城和比亞迪之間已經甩開了非常大的差距。
7月份,長城汽車銷量約9.13萬輛,環比下降6.93%,同比下降16.32%。
與此同時,這也是長城汽車月銷量自5月以來出現的第二次同比環比雙下滑,并且連續三個月出現銷量同比下滑的情況。
如此看來,長城汽車的前七個月累計銷量數據僅為65.10萬輛,相較于190萬輛的年度銷售目標,完成率僅為34%。
距離2024年結束只剩下不到五個月的時間了,長城汽車還能在這幾個月的時間里賣出至少124.9萬臺新車嗎?
長城旗下最早的自主豪華品牌之一的魏牌,四款車型在售,7月銷量是2765輛;最早的純電品牌之一的歐拉,三款車型在售,7月銷量是4780輛;曾經的國內品牌頂流哈弗,不算出口,在國內也沒剩下多少體量了。
長城這銷量已經不能算下滑了,是直接崩掉了。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銷量都至關重要,這不僅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更是企業能否持續運營的關鍵因素之一。
所以長城本身是有很大問題的,這也難怪他們為什么一直用行業道德標兵來給自己樹立人設,沒有其他故事能講了,確實也就只有講講底線了。
然而一旦連底線都輸掉了,不知道長城還剩下什么。
長城并沒做錯什么,只是壓錯了時代。
好不容易模仿合資車的路子終于走通的時候,合資的模式在國內已經過時,自主品牌悄然崛起。
十幾年如一日搞研發,結果新能源浪潮席卷而至,十幾年積攢的油車變速箱、地盤,發動機技術,一夜之間就變成了落后的玩意。
CCH6從連續108個月的車型銷量冠軍,最高時一個月賣8萬輛,掉到現如今每個月5千多。
好日子過去得太快,快到讓長城和魏建軍一臉懵逼。
過去比亞迪完全被長城吊打,沒有任何一款車能對他造成威脅。
沒想到這么快,自己幾乎快變成對方的零頭了。
面對這個情況,長城說再多的底線和堅守,發再大的愿心都沒有用,如何挽回市場,建立新的品牌優勢才是他們要考慮的。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 金投研好文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