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說事兒,知乎同ID)
90年世界杯德荷大戰第二天傍晚,一群看球的大人在單位的球場邊吵架,起因是荷蘭球迷說德國隊小人行徑。
德國球迷聽到就不爽了,堂堂正正拿下的勝利,小**的人。荷蘭球迷則指責德國,故意讓沃勒爾挑事把里杰卡爾德罰下去了。
德國球迷立即反駁,先挑事的明明是你家,再說最后(結果)還不是極限一換一。
荷蘭球迷這邊馬上回擊,里杰卡爾德多重要啊,你那邊沃勒爾下了,還有克林斯曼呢。
德國球迷也回應道,你們不還有科曼嗎?
荷蘭球迷想都不帶想地,不假思索就回擊,原話是:“科曼防得住個毛的克林斯曼?。俊?/p>
德國球迷想了想:他說的好像也對。
圍觀的我:確實。
科曼:……其實我進了一個點球。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于當時大家心中,只有里杰卡爾德能好好限制住克林斯曼,科曼不成。
按理說科曼和克林斯曼身高差不多,還壯一些,并且克林斯曼那個進球,跟防的人還不是科曼,為啥我們都覺得他防不住克林斯曼呢?
原因是克林斯曼踢球有個很重要的特點——不好貼防。彼時足球盯人中衛限制對手前鋒的拿手好戲就是橡皮膏一樣貼住,比如當時德國隊盯人中衛科勒爾,綽號就叫“橡皮膏”。
哦,不對,叫橡皮膏還不過癮,他綽號是“鐵橡皮膏”,又硬又粘。
而科曼呢,別看后來大家一提到就說他的遠射,其實他防守貼人也很厲害,尤其力量可強。
力量在貼防限制對手轉身上效果非常顯著,這就使得很多前鋒喜歡離開深落位來到外圍,再突然前插。而這種拉出來再前插,直著跑的最好防,斜著跑的麻煩一些,因為還會牽涉到防守方其他隊友站位的問題。
但克林斯曼有個絕活,先直跑兩步然后突然斜著迎著傳中的前點跑。這就大大地增加了中后衛的橫移跟隨難度,之所以說有里杰卡爾德好防一些呢,除了體格原因外,還因為他可以直接跟出去。
除此之外,克林斯曼擁有頂級的身體姿態控制能力。迎來球方向搶前點,來球和球門形成的夾角,會使得觸球打門精準的難度增加,很多時候得扭著踢或者很精確地頭蹭。
而克林斯曼的身體舒展程度極佳,用現在的話說,核心很強,能把身體打開得很好且穩定,于是在迎球搶前點時的射門準確率很高。所以他叫作“金色轟炸機”呢,可以輕而易舉地沖擊轟炸。
這兩點相加,讓科曼這種類型的后衛,面對克林斯曼時就會非常頭疼——不是我們不努力,都怪敵人太“狡猾”。
當然,這是三駕馬車時期的克林斯曼。到了后來隨著足球技戰術和德國出品的變化,克林斯曼向雙中鋒里更偏策應的那個風格發展,有點以前德國隊的席勒那個感覺。能帶能傳,左右開弓,但確實沒有早期那種爆炸的沖擊美感了。
再就是克林斯曼的性格比較不那么德國,中期跟馬特烏斯不對付,后期跟德國足協搞不攏,臨退役直接往美國一跑。
至于再后來出來當排頭兵為德國足球改革開路,以及其教練水平,那就是后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