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淮網 馬鈺純 孫東現)2024年8月24日,在北京房山區良鄉國大寫字樓光醫館六層,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疼痛防治專業委員會會議室,迎來了一場關于大健康、疼痛防治、非藥物療法及特色療法的深度對話與交流盛會。來自醫療健康領域的多位重量級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通過創新合作,推動中國健康工程邁向新高度。
會上,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疼痛防治專業委員會主任白麗萍女士首先致開幕詞。她強調:“疼痛作為影響人民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其有效防治是大健康戰略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專委會致力于搭建平臺,促進跨學科交流,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法。”
隨后,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生物科技創新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王志立先生就生物科技在疼痛防治領域的最新進展發表了獨到見解。他指出:“生物科技的快速發展為疼痛治療開辟了新路徑,通過精準醫療、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我們有望實現疼痛管理的個性化和高效化?!?/p>
中國民族醫藥協會非藥物療法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麗女士則分享了民族醫藥中豐富的非藥物療法資源及其在疼痛管理中的應用實例。她表示:“非藥物療法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不僅療效顯著,且副作用小,對于促進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深入挖掘、傳承創新,讓這些古老智慧煥發新生。”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特色療法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中醫協會文化與養生融合發展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姚青麗女士也加入討論,她著重介紹了特色療法在疼痛防治中的獨特價值和作用。姚青麗副秘書長指出:“特色療法往往源于長期臨床實踐,具有療效確切、操作簡便等特點,對于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滿足群眾多元化健康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隨后,國普網視總監兼康養頻道編委會主任馬新存也發表了精彩演講,他表示:“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將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康養頻道的平臺,廣泛宣傳疼痛防治與非藥物療法、特色療法的科學知識與成功案例,提升公眾健康素養,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會議期間,各方還就如何深化合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并達成了多項合作意向。大家一致認為,通過跨領域、跨行業的緊密合作,能夠共同推動中國疼痛防治與大健康事業的快速發展,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