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注冊一級書畫鑒定師-湯發周先生說根據書畫作品的上款進行鑒定真偽,也是輔助依據之一。張大千的書畫作品中帶上款的很多,可根據他與某上款之人的交往情況和某上款之人的生卒、字號及作畫時間、地點等聯系起來推斷真偽。因張大千在交往方面非常廣泛,故帶上款的作品有許多,為了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就要盡可能多的了解與張大千交往的人士都是哪些人,這些人何時與張大千開始有交往以及這些人的生年、卒年、字號等。因出于對上款之人的尊敬,無論是贈畫還是賣畫,上款只寫字與號,而不寫姓與名。
張大千于1944年作《羅浮山寶積寺圖》,該圖上款為“仙閣”,仙閣即是蕭振瀛的字。蕭氏早年混跡東北軍政界,后投西北軍石友三。曾任西安市長、二十九軍總參議、天津市長,1936年離職出國。抗戰期間轉向商業活動,開設大同銀行。1947年死于北平。當得知仙閣就是蕭振瀛后,也就知道了蕭氏的卒年,證明張大千在作《羅浮山寶積寺圖》時,蕭振瀛尚健在,該圖上款處無破綻。張大千于1943年作《青燈課子圖》,該圖上款為“禹勤”,禹勤即是范振緒的字。張大千為表示對范振緒的尊敬,亦稱禹丈。他在1941年到敦煌途經武威時結識的范振緒。范振緒于1903年與沈鈞儒同赴日本留學,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0年畢業于日本法政大學。1950年后任西北軍政委員會監察委員、甘肅省政協副主席、甘肅省文聯委員等。擅長山水畫、書法,并喜好詩詞。當范振緒向張大千談及童年往事時,說到全靠慈母促兄弟三人苦讀,他們才獲得今天的成就,張大千聽后深為感動,于是精心繪制了彩墨人物手卷《青燈課子圖》相贈。并在圖中題道:“癸未(1943年)孟秋,應禹勤道丈命,謹寫太夫人課子圖,并賦求正。蜀郡后學張爰。”此圖的真偽單從作畫時間與上款之人的交往情況看無任何破綻
▲張大千作品《秋林高士圖》·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張大千與吳湖帆、溥心畬、葉恭綽合作《秋林高士圖》(圖一四),張大千題:“丹兄命畫,弟爰。”吳湖帆題:“戊子(1948年)夏日,為丹林兄寫石坡于海上紅樹室。吳湖帆。”由此可知該年張大千五十歲。溥心畬題:“落葉無青地,閑身著白衣。丹林先生正。溥儒補秋林并題。”葉恭綽題:“夢影莆莆照獨尋,難將妙筆寫寒林,恐憑一寄秋心。空谷幽居寧避俗,長空孤唱有遺音,霜筠雪竹自成陰。遐翁補竹并題,時年七十有七。”
▲張大千作品《秋林高士圖》局部·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秋林高士圖》中上款“丹林”即陸丹林。陸丹林(1897-1972)別署自在,齋名紅樹室。廣東三水人,生于廣州,僑居上海。雖習法政,但喜書畫,尤喜與美術界人士往還。擅長美術評論,書法亦極老練。通過吳湖帆的題跋,還可知道張大千、吳湖帆、溥心畬、葉恭綽四人是在陸丹林的紅樹室完成的《秋林高士圖》,陸丹林還在該圖右下角鈐蓋“紅樹室藏”印。據載,陸丹林收藏張大千的書畫作品達百余幅。《秋林高士圖》的四位作者均與陸丹林有交往,并且四人題字和作畫風格均無破綻。另外,該圖還有沈尹默、冒廣生、向迪琮、黃葆戌等人的題跋,均可從一個側面證明該圖的真實性。、
▲張大千作品《執扇仕女圖》·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張大千于1939年作《執扇仕女圖》(圖一五),圖中題有:“此紙初為麗圃何丈寫,以風帶太滯,遂棄置之。君璧來山中,從敗麓中搜得,強予補成。君璧與予十年故交,誼同骨肉,乃不肯為予藏拙,殊非愛友之道,質之君璧,君璧將何辭焉?己卯(1939年)正月,青城,張大千。”該圖中上款“君璧”即黃君璧。黃君璧(1898-1991)為廣東南海人,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走獸。為我國近代著名畫家,晚年在中國臺灣與張大千、溥心畬有“三杰”之稱。張大千與黃君璧交往數十年,情誼深厚。在張大千四十一歲作《執扇仕女圖》時就題道:“與予十年故交,誼同骨肉”,正因如此黃君璧才“從敗簏中搜得,強予補成”,也正因如此張大千才詼諧地題道:“乃不肯為予藏拙,殊非愛友之道,質之君璧,君璧將何辭焉?”應該說該圖的上款沒有任何問題,另外張大千的長題和仕女線條等均無問題,當屬真跡。(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