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強哥用5.3%的股份(價值約15億美元),收購了沃爾瑪在華全資經營的一號店,隨后這家全球最大零售商又在小半年時間內,在二級上市場買入了約5%的京東股份,按當時24.5美元的平均價,耗資大概18億美元。
換言之,到當年底,沃爾瑪用大約33億美元持有了京東約10%的股份(1.45億股),當時來看,這絕對是一筆極其成功的投資,甚至不亞于孫正義入股阿里。
2016年時,京東營收2583億,到21年5年時間就翻了3.7倍,迅猛增加至9516億,平均每年增長近30%,如此炸裂的業績再加上有別于阿里的客戶定位,讓當時的京東看不到任何競爭對手。
狂飆的業績帶來的自然是節節走高的股價。在經過18年一個短暫的回調之后,京東從最低18美元一路漲到了21年中最高的101,3年時間就漲了5.6倍,平均年化收益78%,成為當時最夯的中概股。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正是在此時,軟銀開啟了清倉阿里的過程。不知道是看到了拼多多的強勢崛起、還是中國經濟的日漸萎靡、抑或純粹就是運氣,總之,孫正義幾乎完美地賣在了高點。
沃爾瑪的投資眼光就差得多了。21年之后,隨著4億中產的突然集體隱形,曾經劉強東引以為傲的質量和售后不再成為賣點,京東營收增速一下子就降到了個位數,距離下降也僅一步之遙。
對應的,京東股價則開啟了漫長且慘烈的下跌,到今天三年時間,已經較最高點跌去了超7成,市值(390億美元)只剩下拼多多和阿里的1/5。
如今,沃爾瑪才后知后覺想要退出,收益已經較三年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按照上面的股價表現,差了大概30倍。這幾年孫正義被嘲笑慘了,但他在阿里上的操作絕對可以吹一輩子。
具體算一下。沃爾瑪持有的1.445億股的退出價格約為25美元(退回到了2016年的價格),總計可以套現37億美元,和8年前建倉時的33億美元相比,賺了4億美元,總收益12%,平均年化1.4%。
可能有人覺得還行,那是因為沒有考慮資金的機會成本。假定沃爾瑪將這33億美元全部買成了無風險的美國國債,平均年化收益3%,8年后將變成42億美元。
再大膽一點,收益率提高到5%(美國的資本市場很容易實現),8年后將變成49億美元。因此,即便用最保守的視角,沃爾瑪對京東的投資都是失敗的,或者站在我們的視角,強哥狠狠割了一把美國人的韭菜。
開個腦洞,如果三年前沃爾瑪能以90美元的價格拋售掉,將可以套現約130億美元,凈賺近100億,總收益294%,平均年化15%,這就是一筆類似巴菲特的成功投資了。可惜沒如果。
最后,不知道京東還有沒有機會重回巔峰,據說已經卸任了CEO的劉強東,仍在英國事無巨細地遠程管理著企業,只可惜時代的機遇已經過去了,因此我個人相當悲觀。
現在回過頭想,18年強哥在美國的性侵風波,居然是某種警示:再進一步則海闊天空,退一步就萬丈深淵了。看來,事實是,劉強東并沒在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