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樓市發生了一件大事,房屋養老金制度已經開始在上海等22個城市試點。
是的,房子和人一樣,也會變老變舊退化,也需要錢包來愛護,房屋養老金解決的就是房屋的養老問題。
住建部的原話是這么說的: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構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也就是說,房子不僅有養老金,還要體檢、買保險。
而要辦這三件事,都需要花錢。錢從哪里來?現在還沒明確說,但至少有一部分是要房主來出。
這就意味著,我們房子的持有成本要增加了。
房屋養老金制度為什么現在被提出來?背后有何深意?有何影響?
01
最近房屋養老金首次被提到,是在8月2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
住建部新聞發言人王勝軍說,制度是帶有根本性的,關乎長遠。提高安全韌性水平要重視和依靠制度創新。比如,大家很關心房子的問題,房子像人一樣也會變老,老了也會生病。這就需要:
建立房屋定期體檢制度,按照房屋建造的年代、功能類型確定體檢頻次,及時查找和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消除發現的安全隱患。
還要建立房屋保險制度,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完善工程質量和房屋安全監管機制。
另外,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為房屋體檢、房屋維修、房屋保險提供資金保障,我們將加快推進這三項制度的建設。
當時說的時候沒人在意,誰知道過了沒多久,上海就突然在8月21號宣布:在浦東等區域實施房屋養老金制度,并計劃在明年全市推廣。
上海市長龔正說,截至去年底,全市城鎮既有住房建筑面積超過7.6億平方米,大量房屋開始步入“中老年”。
為此,上海將探索實施三項制度:定期體檢制度、房屋安全保險制度、房屋養老金制度。
然后在昨天8月23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住建部副部長董建國在會上透露:住建部正在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和房屋保險制度,并構建一個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目前,上海等22個城市已經在試點這些新制度。
從上述信息我們可以看出,房屋體檢、養老金和保險制度并不是隨便說說,而是已經進入試點實踐階段了,很可能明后年就要大規模推廣了。
02
為啥現在提這個事情呢?
還是要從一起事故說起。2022年4月29日,湖南長沙居民自建房發生倒塌事故,造成53人遇難。
事后相關部門做復盤,就想著要徹底解決類似房子質量不過關的問題,因此就提出了這三項制度。
另外,隨著大開發時代結束,房地產現在也進入了存量時代,就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老房子。
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城鎮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過30年的接近20%,預計2040年前后,近80%的房屋將進入這個階段。
相當于,還有16年左右,我們目前大部分的房子就要進入中年了。
除了房齡變長,之前房地產大都是高周轉模式,為了賺錢很多開發商一個勁趕工期,這種房子質量也不會好到哪兒去,有些才剛交樓沒幾年就出現了外墻脫落、房梁開裂、地下室漏水、地磚開裂、墻面掉皮這些問題,比如曾經的宇宙房企近年好幾個樓盤都曝出了問題。
再說一個親眼所見的事情。之前我過年回縣城老家的時候,聽說一個剛交樓沒幾年的小區,居然有棟樓的墻體就直接開裂了,導致那棟樓的人都住不了,最后給的方案是每戶賠了錢,然后出去住段時間,等開發商修好了再住回來。
03
房屋養老金出臺以后,會有啥影響?
首先,從地方角度看,多了一項收入來源,甚至有人稱之為房產稅平替。羊毛出在羊身上,每平米每年收個幾十塊錢,一個大城市幾億平,一年收入就上百億了。
這項資金光是存銀行哪怕2%的利率,利息收入一年都很可觀。在各地被債務拖累的當下,哪個城市不想要這個香餑餑。
其次,房屋持有成本變高,尤其是房齡老的老破小,這些房子會更難賣,要是再來個房產稅,夠房主喝一壺的。
最后,房子持有成本變高,會讓更多人想賣房,房價下跌多了一重動力。
其實在歐美日本這些成熟發達國家,它們房屋持有成本是很高的,因為它們不但有房屋保險、維修費,還有房產稅。
比如美國,一年房子的房產稅都要交房子總價的1%-3%,此外還有幾百美刀的保險費用,100萬的房子一年持有成本要1-3萬。
日本略低,每年房產一年的持有成本占房款的1.5%~2%,包括房產稅、修繕費用等。
房屋養老金,很有可能是房產稅的一個鋪墊,在土地財政逐漸衰頹的現在,更多的新創收渠道會被挖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