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4年,我真的以為已經不可能再被任何高消費傷害了。所有預算切換到生存模式:潛心羊毛群,快消品不買品牌,電子產品蹲二手,生活小用品靠淘寶簽到,外出消費用團購。一個宗旨:錢花在刀刃上。 但是“是禍躲不過”,在我自認足夠精明、等閑商家不能近身的時候,一個從小跟我相濡以沫,相互交心的“朋友”,背刺了我。
串!串!
久沒回成都的我,約了朋友在串串店見,準備人均十幾塊開展有葷有素的豐富一餐。結果,冰柜里一根被穿了7根簽的瘦小干癟的雞腳震驚了我!這不是串串,這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啊。
太過分了!7根簽,不如往我胸口扎!可憐的雞腳上幾乎沒有一小塊完整的肉,這不僅是對雞腳實施了酷刑,也是對我的錢包展開了虐殺。
趕緊放下菜盆,看了眼隔壁桌。一根簽串一份菜的景象不再,就連兩片皺巴、帶黑斑的薄土豆片,也被串了4根竹簽!破碎的肉塊被8個簽子拉到六親不認,雌雄難辨,簽字還橡皮筋捆起來,防止人抽掉。必須坐下,掰開,才能看到簽子數量。
幸好鍋底還是實在的老油香,老板娘依舊熱情,不斷跟我們說今天的毛肚特別新鮮,讓我們多拿幾份。一來一回 地拉扯,似乎過去的溫情還在。
可當我們費盡心思把所有食物從每個簽簽里取出,一結賬發現,“517根簽,微信還是支付寶?”我對串串最后一絲好感、對老板客氣的最終幻想,被戳破了。
還是 2 毛、5 毛一根簽,但我第一次真實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萬箭穿心”。
我不是走進了萬中挑一的黑店。
網友們或許比我更早發現,成都串串已經成為上升最快的碰瓷類美食,目前互聯網最高記錄,是一只雞爪被插17根簽。曾經我一直視為落地成都第一道驗資門檻的形象大使,在今天淪落為川菜形象終結者,街頭美食愛好者的腹背之敵。
竹簽,這個原本與四川相互成就的貨幣單位,也通貨膨脹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四川人和竹子一直在相互成就。蘇東坡一句“不可居無竹”,讓竹子成為四川生活最佳行銷代言人。這里幾乎四季有鮮竹,春天有春筍,夏天有苦筍,秋天有熊貓筍,冬天有冬筍。占據竹材面積全國第二的眉山,夾江竹紙、青神竹編享譽內外。
千百年來與竹共舞,也鍛煉出了四川人充分利用這些隨手可得的免費竹子資源: 竹葉用來制作葉兒粑,竹筍用來喂人和熊貓,竹桿就用來做簽簽。
當年我最常驕傲地跟每位來成都朋友推薦的,就是竹簽串起的川菜宇宙。別小看這一把把竹簽,不僅撐起了我童年美食的半壁江山。每根都是前人留下的智慧和禮物啊。明朝人就懂得用竹子蘸食,千年前的樂山人就地取材,食物先用毛竹削成的細長竹簽串好后,放在瓦罐缽缽內蘸食,把粗鄙的民間烹食吃出了一份巴適,安逸(這也是如今名揚海外的缽缽雞雛形)。
樂山缽缽雞之所以一元一“串”,最初也是窩心的人情。在80年代,整雞過于昂貴,賣家看大家很多人消費不來整雞,索性貼心地用竹簽穿取各個部位,供顧客自選,豐儉由人,所以最初也叫““串串雞”。生意忙不過來,還得專門請人削竹簽,反正竹子是老天爺賞飯吃不花錢,自己多花點功夫,讓大家吃得開心不正是樂事。
再后來,竹簽小而美的形式,從麻辣燙、缽缽雞,一路延展出了油炸串串、燒烤等紛繁風味,以竹簽為引,串串更在一眾美食中艷壓群芳,舉起了成都人將近半個世紀的味蕾自信。
我之所以信心滿滿招呼外地朋友去吃開頭那家串串“刺客”,也是因為長久以來,我都驕傲于串簽子這個特色所自帶的“非預制”性:
在四川,幾乎每個串串店家都會在下午坐在空調房或露天,一塊肉一塊肉的串簽子,食材的新鮮度,食客走過路過可自行判斷。加上坐在露天對著辣鍋擼串喝酒的川式安逸和串串在記憶里的超贊性價比。不推薦串串,天理不容。
但這或許也是我失策的地方:我不是沒在其他場合注意到簽子數量開始變多了, 但那時我天真以為,這不過是老板開始更軍事化的管理自己產品。
一如云南烤豆腐以黃豆計數,吃一顆豆腐,投一粒黃豆,亦或是廣式早茶傳統中,為標識點心已上桌,點餐單上會點戳或蓋小印章。串串最早不過是個計數方法和決定價格的代表符號。如果要進步,要做成吸引無數外地朋友的小某書“串串花束”模樣,它需要有一定的自我革新。所以我自洽了,覺得老板們在做對的事:從塊、小片、薄片、粒到皮,對分量進行標準化,確保味道和出品的穩定。
直到我親眼看到干癟的雞尖,被10根粗簽膨出纖維隱現的水光肌。過去甜蜜飽滿的艷黃玉米粒,如今薄到隱約透光的藕片,帶著4根串子的承重,我破防了。往后幾天,我和幾個朋友看到串串都有了PTSD,感覺處處都是機關,伸手必被刺。
但能怎么辦呢?朋友還是那句,來都來了,也不能讓他掃興。于是我決定換一個不數簽子,而是按吃完后的空簽重量計算的。我其實已經提防了幾分,反復對比后挑了不壓秤但勉強能吃飽的菜品和分量,沒想到買單還是天價!
這才意識到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稱重也有稱重的玩法:竹簽本身吸水。長時間泡水、過油,加上吃完后竹簽殘留著自己沒吃干凈的重量,最后的實際價格,都會讓心理白準備。此外,商家的竹簽也越來越粗,甚至殺雞用牛刀,用串羊肉的粗簽、鐵簽來占重。
成都街頭的攤子還是一座座的竹簽小山,但我以竹簽為誓:彼此真誠相待的好日子,已經結束了。
誠然,吃,固然還好吃,嬢嬢們的川菜調味之魂沒丟,但價格確實讓一向在吃上引以為豪的成都人蒙羞,更無臉“出戰”。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大火的天水麻辣燙和淄博燒烤,味道或許沒有川味底料豐富,但至少真誠,單串無套路的麻辣燙小攤上,綠葉菜碩大、飽滿,葉片能輕松伸出盛菜的盆子,二三十元滿滿一大盆,性價比完全超過了眼前好幾倍。
我一堂堂四川人,竟然眼紅起了別人省的麻辣燙!當時我以為自己是FOMO,怕趕不上潮流,如今突然明白過來,或許我眼紅的,是那碗麻辣燙后面誠不我欺的實在和真誠。
邀請老板共吹幾瓶山城啤酒后,稱重串串店的光頭老板給我們賬單抹了個零頭。
吐著酒氣,我們半開玩笑 地說出這個刺客的現象。他也半真半假,跟我們感嘆不是人心壞了,是世道變了。租金飛漲,食材水漲船高,但成都串串的價格似乎被釘死在了某個數字上,但凡上漲一點都是對當地人和消費者的驅逐。
“兩毛錢一串也沒個賺頭啊!”老板一直喊冤,冰凍羊肉一斤采購價以前就20元,現在上漲到40元一斤,羊肉串得到5元才能確保大伙吃的是新鮮羊肉,可惜成都人總覺得,5塊錢一串的串串,不配出現在成都街頭。
“我們四川人是松弛,但也不能為了賺錢就離譜吧!總不能拿個鋼簽串草莓毛肚吧!你就說那車厘子牛肉貴得嚇人不說,放火鍋里能好吃?”
在老板提醒下,我才想起這幾天看到的,路邊萬箭穿心的老串串扎人的同時,成都也崛起了一批很新的串串:菠蘿牛肉、板栗牛肉甚至倒反天罡的榴蓮牛肉,各種花里胡哨的奇怪搭配現在到處皆是,“萬物皆可串”的背后,是初心不再。
當然,即便老板感嘆生意難做了,成都的串串店可是一家沒少開,鋼管廠小郡肝、袁記串串香、馬路邊邊串串香等品牌不斷興起,全國串串香店鋪也遍地開花。據說現在全國串串火鍋門店數已經超過 6 萬家,成都麻辣燙、酸辣粉、小火鍋、盅盅火鍋、火鍋杯也毫不示弱,共同加入這場激烈競爭,讓串串店正失去曾經平民食物的稱號。
但光頭老板的另一句話,又把我提“醒”了:你愛吃串串你還往這大馬路擠,你坐個車到XX(縣鎮),80 塊吃到你們三個撐!”
對啊!成都周邊鎮上的串串,相比之下還依然堅守良心,若非正餐剛需,一鍋放下上百串,價格上不會過分刺客,是夜宵的不二選擇。
或許不是成都串串變壞了,而是食物不得不裹挾、適應于這個時代,時代更迭,不管怎么說,便宜好吃的串串陪伴著成都人走過半生時光,感謝它曾撫慰了無數人的童年。一個細竹簽上串三朵花菜、三片藕的的自由還在,只是可以見到他們的機會,終將越來越少了。
本期作者|二狗
編輯|斯小樂、梅姍姍 視覺/創意|BOEN
攝影|《沸騰吧火鍋》第二季、小紅書@蘇葛兒、@早日暴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