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一場特別的音樂盛宴正在福建寧德下黨鄉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漢語橋”選手們,把自己國家的特色表演帶到這場音樂會上,點燃了古村落的夜晚。而這場音樂會的主持人,正是致力于在互聯網上發出真實中國聲音的新西蘭媒體人安柏然。
作為“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的往屆參賽選手,這是安柏然多年后首次回歸“漢語橋”,他也已從一位“聽不懂評委說話”的外國選手,變成了如今寫遍中國故事的“網紅媒體人”。
01第一次來中國就很喜歡 希望給世界呈現真實中國
安柏然的身份有很多,他是一個專欄作家,是紀錄片制作人,是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的獲得者,是媒體機構的記者,也是知名的短視頻博主。但這些身份,都指向一個最終目的——說好中國故事。這個來自新西蘭的綠眼睛小伙在人生的前二十多年大約沒有想到,自己會和中國結下這樣的緣分。
安柏然本科期間修讀的是媒體與政治兩個專業,在新西蘭讀書的他,從沒想過自己會和中國產生什么連接。大學期間,他來到中國旅游,那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初來中國,他首先到了南寧,后來又到了廣州,他形容自己當時的感覺,“我發現自己對中國的誤解太深了,這里真的很發達很干凈,我一下子喜歡上了這里”。回到新西蘭后,安柏然便有了想到中國當交換生的想法,隨后,他也確實如愿到華東師范大學做了一學期的交換生。再次回到新西蘭時,安柏然給自己加上了第三門專業——中文。
而后的故事就變得順理成章起來。安柏然在大學畢業后考取了復旦大學的碩士,學習中國文化和語言專業。在碩士階段的第二年,他進入上海日報實習,并最終留在這里工作。2021年,安柏然與同事共同組建了“綠眼睛Andy”工作室,拍攝視頻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制作推出一系列短視頻。目前,安柏然已經是一個全網粉絲有2000多萬的網紅。而他所堅持做的,就是把自己作為一個“外國人”看到的真實中國呈現給每一個人。
02 從“漢語橋”成長的青澀小子 未來計劃扎根中國
如今在社交網絡上大放異彩的安柏然,回想起當年參加“漢語橋”比賽的自己,還是覺得青澀稚嫩。安柏然回憶,自己參加“漢語橋”時剛從華東師大交換結束回到新西蘭,學中文也僅僅只有一年時間。老師建議他參加“漢語橋”時,他的第一反應是恐懼和吃驚。在惠靈頓大學賽區的比賽里,安柏然拿了第一名,也就有了到中國參賽的機會。但安柏然說,決賽的時候自己非常緊張,因為聽力不夠好,連評委老師說的話也聽不懂,甚至特地交代主持人在臺上不要和自己互動。這些窘迫的時刻,如今回想起來,也頗有趣味。
作為此次“漢語橋”活動的飛行嘉賓,安柏然說,自己幾乎走遍了中國,只有三個省份沒去過,其中就有福建,這次正好圓了這個遺憾,“這是一個很舒服、很漂亮的省份,我見到了非常美麗古樸的鄉村”。
再次回到“漢語橋”的安柏然,他表示自己最激動的便是與選手們交流。在福建寧德下黨鄉,他為正在準備才藝展示的選手們送上了關心和鼓勵。“我遇到的所有參賽者顯然都對中文有著深厚的熱情,而且對中國文化、藝術和歷史也是如此。這一點在他們的表演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安柏然表示,選手們的努力令他印象深刻。
他帶著對選手們的關愛和支持,參加了“山野有聲 因愛閃耀”古村音樂會。在欣賞音樂會的過程中他說:“來自世界各地熱情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分享他們對中國及其悠久歷史的熱愛和欣賞,其中所流淌的魔力,也正是‘漢語橋’的魅力。”
安柏然說這兩個月,是他的“懷舊月”。在回歸“漢語橋”之后,他還將在下個月前往南寧,去自己第一次來中國時走過的地方看看,回憶自己中國夢的起點。談及未來,安柏然表示,自己已經把中國當成了第二個家,他將扎根中國,繼續為講好中國故事貢獻一份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