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毛主席與賀子珍的女兒,李敏歷經革命風雨,有過驕傲,也受過苦難……但當一切都歸為平靜后,她如同父親期許的那樣,成為了萬千普通人中的一員。
李敏的身體一直不好,從1936年出生時開始,她生下來就因營養不良顯得瘦弱、嬌小,因而那時大家都憐愛地叫她“嬌嬌”、“小嬌嬌”、“毛嬌嬌”。毛主席也會親切地抱著女兒,叫一聲“嬌娃”。李敏這個名字,是后來嬌嬌要上學,毛主席特意為她起的大名。
李敏
1937年10月,賀子珍離開延安,去蘇聯治病。1940年,4歲的嬌嬌被送到賀子珍身邊,母女倆相依為命,過著十分艱苦的生活。蘇聯的冬天很冷,當時條件困難,缺衣少食,年紀尚小的嬌嬌因此得了重病。幸而在母親賀子珍的不斷堅持和悉心照顧下,嬌嬌活了下來,但回國后,嬌嬌卻總是生病,經常需要住院。
1947年,李敏剛回國時,是與母親一起住在哈爾濱的。1949年初夏,姨媽賀怡受毛主席委托,把她帶到了香山爸爸的身邊。新中國成立后,李敏同爸爸一起住進了中南海,那是一段美好的父女時光……直到1963年,李敏與孔令華結婚四年后,因為種種原因,他們不得不離開了父親,另立門戶。從此,那道紅墻成了父女間難以逾越的鴻溝,李敏再難見到爸爸一面。
李敏與毛主席合影
上世紀90年代,由于身體虛弱,李敏已經在家休息了很多年。晚年的李敏卻保持著一種樸素的生活態度。她的家中陳設簡單,沒有奢華的家具,也沒有什么高級電器。客廳中,有一件用玻璃密封的毛主席遺像。遺像兩旁是絹制的花朵,中間是李敏夫婦與子女敬獻的花圈。花圈上的挽聯,是用隸書寫成的九個黑字——“永遠繼承爸爸的遺志”。
李敏雖為領袖后代,但卻一直保持著勤儉樸素、低調謙虛的行為作風,這離不開年少時毛主席對她的教導。
李敏晚年回憶,1965年,父親曾一再對他們幾個孩子說:“干部子弟是一大災難。”那時的她還不懂爸爸話里的深意,直到后來經歷了很多事她才明白,原來爸爸擔心的是,干部子弟的優越感,容易使他們借助父母的地位而忘乎所以,仗著父母的權勢自以為是,甚至無視法律,胡作非為,損害老百姓的利益。這不僅會造成不良影響,還會導致我們黨的干部與群眾離心離德,害國害民。這難道不是“一大災難”嗎!
李敏與孔東梅合影
有其父必有其女,在飲食方面,李敏也和爸爸一樣,不喜奢侈,能省則省。平常吃飯時剩的食物,她都會留著下頓吃。別人勸她:“放得時間長了,吃了會生病的。倒掉吧!”“別倒!”她說,“還沒變質,加火多煮煮,可以吃。倒掉太可惜了,可不能浪費。”
除了像爸爸以外,晚年的李敏與母親賀子珍也有相似之處。賀子珍是井岡山上第一位女共產黨員,她的身上有著八路軍樸實無華、整潔干練的氣質。李敏也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她日常打扮樸素,從不追求時尚和華麗,總是穿著部隊發的衣褲。她的鞋子也經常是穿到不能再穿為止……而在性格形成上,李敏也受到了母親的許多影響。賀子珍的長期沉默和隱居,讓李敏在童年時期就養成了內向文靜的性格,但這并不影響她對人的友好熱情。李敏是一位善良而寬厚的人。
李敏
父母不在后,李敏一直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其實無論是毛主席在世時,還是去世后,她都沒有享受過什么特殊待遇,有過的也只是父母的一點疼愛,可那已經是李敏內心最溫暖的回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