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參加了京華樓的中秋月餅品鑒會。京華樓在宮廷御宴傳承人甄建軍師傅的帶領下,這兩年,可以說不論是菜品,還是面點,都已經達到了京菜的最高技能水準。
這次有幸在京華樓見到了很多種復原的經典的老北京糕點和菜品。而且甄師傅不但復原了這些,還復原了一些老北京的家宴的規矩。
首先,迎客茶茉莉香片,桌上擺的是四干果、四鮮果,四手鮮,點心盤里的是四點心。這一套結束,還是奶茶是落座茶。然后,才進入正式家宴的環節。
【餑餑山】
在老北京的文化里,管糕點叫做“餑餑”。這個餑餑山可以說是老一輩人小時候的回憶了,逢年過節,還得是家里富裕的時候,才能見到餑餑桌上擺上層層疊疊的餑餑山。
平時滿族家庭,招待來訪的客人,通常在小炕桌上擺四碟滿漢餑餑,沏一壺香片茶,賓主脫鞋上炕,圍坐桌旁,飲茶吃點心,叫作“擺大餑餑”或“吃大餑餑”。
這次在京華樓見到的大餑餑山,可以說是非常隆重了,上上下下一共用到了260多塊七種不同的點心。除了常在點心鋪里見到的自來紅,自來白,玫瑰餅,還有貴妃紅、孫額尼芬白糕、滿漢餑餑和翻毛月餅。
其中有幾種現在市面上已經很少見到,尤其是工藝復雜,原料難得。所以在京華樓能看到經典點心的復原,也是做為食客的一大幸事。
拿回家,母后簡明給出三字評價:“真好吃!”
【烏龍大戲珠】
這道菜其實是兩種不同烹飪技法的組合。烏龍是指下面一層蔥燒海參,就不多說了,光看色澤,就知道錯不了。
難點就在中間這個“珠子”上,這顆又大又圓的珠子,竟然是用切成片狀的遼參團成的。即使像甄大師那樣的傳承人,也是足足花了好幾年,才把這道菜最好。
【菊花酸菜爐肉熱鍋】
立秋之后,連日陰雨,氣溫一降下來,難免就開始想吃點熱乎乎的。京華樓的這道菊花爐肉鍋,最適合這個季節了。
鍋子好找,爐肉難得。現在大部分餐廳見不到這道菜的原因,就是因為爐肉太難做了。
制作爐肉,首先,要跟烤鴨一樣,在恒溫恒濕的情況下,掛坯晾坯,等豬肉自然風干到表皮堅硬能敲出響聲,再送到烤爐里烤制。烤制到外表發紅,爐肉堅硬,拿出來保存。
等需要吃的時候,再拿出來蒸制回軟,最后放入鍋中與酸菜一起燉煮。老北京人吃這道菜,往往得從秋天就開始準備,直到數九寒天,再拿出來,邊賞著雪,邊吃著熱騰騰的爐肉鍋,別有一番情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