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同樣是在這一年,六大軍區改為12大軍區,再加上第二年成立的福州軍區,這樣一共有了13大軍區。各個軍區的首任司令員那也都是在革命戰爭中經歷了戰火的考驗,赫赫有名的戰將,他們中絕大部分還都是開國上將。
僅有新疆軍區的王恩茂,蘭州軍區的張達志以及西藏軍區的張國華為中將。這些司令員有的在任時間并不長,有的擔任時間竟達十幾年。
那么,他們都是因為什么原因離開了這個崗位呢?
沈陽軍區司令員鄧華
鄧華是文武雙全,18歲的他參加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并上了井岡山。在解放戰爭時期,更是大放異彩,他也是四野唯一一位從縱隊司令員升任兵團司令員的將領。
鄧華在建國后參加了抗美援朝,起先是志愿軍副司令員,作為彭老總的助手。在老總回國后擔任了第二任司令員,可見上級很認可他的能力。回國后,鄧華擔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他成為沈陽軍區首任司令員。
1959年,廬山會議上,彭老總遭到批判,他也因此被撤了職。而鄧華因為與彭老總的關系,也受到牽連,被撤了職,到四川省擔任副省長去了。
北京軍區司令員楊成武
楊成武是赫赫有名的“三楊”之一,17歲當上團政委。后任紅1軍團第1師政治委員,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立下了不朽功勛。抗日戰場上,指揮了著名的黃土嶺戰斗,擊斃日本軍“蒙疆駐屯軍”最高司令官阿部規秀中將。解放戰爭期間,他也是兵團司令員,絕對的一員虎將。
1955年,楊成武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并被授予上將軍銜。不過他在任時間并不長,1958年,從朝鮮回國的楊勇接替了他的職務。而楊成武則去了總參,成為常務副總長。
內蒙軍區司令員烏蘭夫
烏蘭夫是蒙古族人,1925年就加入了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他沒有在紅軍中戰斗,而是長期在內蒙堅持革命斗爭,從事黨務、軍運、情報和民族工作。
九一八事變后,他通過云繼先等人,組織、策劃和領導了“百靈廟暴動”,打響了蒙古民族武裝抗日第一槍。之后,在內蒙堅持抗日斗爭。
解放時期,他擔任內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結束了內蒙古東西部長期分割的局面,實現了內蒙古各民族革命力量在黨領導下的統一。
建國后,烏蘭夫長期主政內蒙,并且擔任軍區司令員,還被授予上將軍銜。不過在1966年,特殊時期開始后,他被撤銷了職務。
1967年內蒙軍區改為了省軍區,劃歸北京軍區建制。
蘭州軍區司令員張達志
張達志曾是陜北蘇區的創建人之一,革命年代,長期戰斗在大西北,可謂功勛卓著。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將軍銜,并且擔任蘭州軍區首任司令員,也是僅有的三位中將司令員之一。張達志在蘭州軍區司令員任上工作了14年,人稱“布衣將軍”。
1969年,張達志調任軍委炮兵司令員,接替他的是中原突圍名揚天下的皮定均。
武漢軍區司令員陳再道
陳再道是紅四方面軍出身的一位虎將,是木蘭山72名游擊英雄戰士之一。紅軍時期,他就擔任過紅軍的軍長了。抗戰期間,成功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在華北平原的重要戰略支點——冀南根據地。解放戰爭期間,他也是劉鄧首長麾下的愛將,堅守在地方,穩定了中原局勢。
陳再道被毛主席、朱老總冠譽“再道之勇”。建國后,被授予上將軍銜,還擔任武漢軍區首任司令員。
1967年7月,毛澤東在武漢時,遭到“百萬雄師”群眾組織圍攻謝富治、王力等人,毛澤東匆忙之下登上飛機飛往上海。隨后,陳再道和武漢軍區政委鐘漢華被指支持“百萬雄師”而倒臺,史稱“七·二〇事件”。
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
許世友是紅四方面軍出身,在少林寺學過武藝,7次參加敢死隊,兩次任敢死隊隊長,他也擔任過軍長,絕對是徐帥麾下的一員猛將。抗戰期間,打紅了膠東半邊天。
1955年,許世友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并長期鎮守東南。到了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他去了廣州軍區。
新疆軍區司令員王恩茂
王恩茂從紅六軍團開始就是王震的部下,抗戰期間在359旅,也是王震重要的助手,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
1949年,王恩茂隨軍入疆,便在這里一扎根就是20年。后來,王震被調任為鐵道兵司令員,王恩茂便接替王震,成為了新疆的一把手。
1969年,王恩茂因為特殊時期,被迫離開工作20年之久的新疆,回到內地的一家工廠工作,兩年后又被調到地方上擔任地委副書記。
成都軍區司令員賀炳炎
賀炳炎年輕時,追隨父親參加了賀龍領導的紅軍,此后,他就一直在賀龍麾下,是他的愛將,被稱為“賀小龍”。他也是著名的獨臂將軍,長征期間因為受傷,在無麻藥和止痛藥的情況下,被用伐木的鋦子鋸掉右臂。
解放戰爭期間,賀炳炎跟著彭老總參加了解放大西北的作戰。不過隨后被賀龍調到了西南軍區,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四川省軍區司令員。
1955年,賀炳炎被授予上將軍銜,同年被任命為成都軍區司令員。然而,在長期革命戰爭中,賀炳炎11次負傷,數病纏身,身體一直不好。
1960年,賀炳炎終因積勞成疾,在成都病逝,終年47歲。他是開國上將中最早去世的,也是去世時最年輕的一位。
福州軍區司令員葉飛
葉飛在革命早期就參與領導了霍童暴動,創建了閩東紅色根據地,抗日戰場上,他也是新四軍的一員猛將。解放戰爭期間,他也是兵團司令員,粟裕麾下的愛將。
建國后,葉飛擔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二書記,南京軍區副司令員。1956年,葉飛擔任福州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同時他還是省里一把手。
他不僅要建設百廢待興的福建,還要時時提防國民黨對福建內地的襲擾等,工作十分繁忙。因此,在1957年,韓先楚接任司令員,葉飛專任政委,側重點放在了省政府。
昆明軍區司令員謝富治
謝富治是政工干部,從紅軍時期就一直負責部隊的政治工作,一直活躍在政治工作領域。赫赫有名的陳謝兵團,也有他的一份功勞。不過隨后,他又與陳錫聯搭檔,參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戰役。
建國后,他就留在西南,任云南省委書記、第一書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西南軍區副政委、云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
1955年,他被授予上將軍銜,還擔任昆明軍區司令員,他也是少有的政工干部擔任司令員的將領。
1959年,謝富治調離,擔任公安部部長。副司令員秦基偉接任,成為了第二任司令員。
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
張國華被稱為老井岡,他未滿15歲的時候,就上了井岡山。抗戰時期,他是林聶麾下的一名戰將,解放戰爭期間,他又是劉鄧大軍麾下的軍長。
解放大西南后,劉伯承與鄧小平點將張國華,率領第18軍入藏,張國華沒有辜負組織的信任,為和平解放西藏打下了基礎。
1952年,西藏軍區成立,張國華擔任司令員,不過這個時候,西藏軍區為軍級級別的軍區,歸西南軍區管轄。到了1955年,西藏軍區升格為了大軍區。
不過因為身體原因,而且特殊時期的到來,張國華在西藏受到沖擊,回京看病。加上四川當時第一書記李井泉被打倒,于是張國華從1967年開始先后任成都軍區第一政委、成都軍區黨委第一書記,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四川省革委會主任,全面負責軍地工作。
張國華從接受進藏任務到調出西藏,共17年,是他在一個地區、一個崗位上連續工作時間最長和成就最輝煌的時期。
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
楊得志是“三楊”之一,他也是智勇雙全、威震中外的一代名將。長征期間,楊得志率領的紅1團作為先鋒部隊,打了不少惡仗。
抗戰期間,他是最年輕的代旅長。解放戰爭期間,他也是華北軍區的兵團司令員,聶榮臻的愛將。
楊得志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同時被任命為濟南軍區司令員,不過他在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并兼任該系主任因此沒有上任,王新亭曾經代理司令員一職。
楊得志是少有的幾位長期擔任大軍區司令員中的一位,他一直到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才離開了濟南軍區。
廣州軍區司令員黃永勝
黃永勝是一位老井岡了,打仗也是非常猛的,絲毫不亞于韓先楚。他也是林彪的愛將,非常受其重用。
1955年,他擔任廣州軍區司令員,并且長期擔任該職。1968年,黃永勝離開了廣州軍區,被調到總參謀部,擔任了總參謀長的職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