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下午,車主張貴興駕車通過巴廣渝高速公路協興收費站,車輛一靠近,機械臂就自動伸出,把通行卡送到張貴興面前。張貴興點贊:“有了‘發卡機器人’,拿卡更方便了。”
駕駛員正在取卡
這是四川省首套高速公路入口人工智能機械臂“發卡機器人”。四川巴廣渝高速公路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營運管理部副部長賀超介紹,“發卡機器人”于8月18日在協興收費站試點運行,代替傳統人工發卡、收費,打造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創新式應用場景。
記者在收費站入口處看到,當車輛經過時,該系統通過配備激光傳感器和視頻人工智能設備,感知車輛高度、車窗位置、車輛停靠距離等,并驅動機械臂將通行卡準確地遞到駕駛員面前,實現取卡高度和距離的智能自適應,有效解決停車位置取卡難、車輛高度不一致等問題。
記者注意到,從車輛識別到取卡通行,只需要6秒鐘,通行速度比人工發卡縮短2至3秒鐘,通行效率提升10%左右。
在收費站出口處,出口機器人用上下雙托盤接住卡片,通過傳送帶對卡片進行傳輸回收和讀寫。司機僅需將卡片投遞至托盤,3秒鐘即可快速實現收卡讀卡,交費更高效、通行更便捷。
據介紹,該系統采用先進的圖像識別和人工智能識別設備,對車牌和車型可進行二次核驗,能夠更加準確地識別車牌和車型,避免錯誤收費和漏收,而且融合超載超限治理等多種功能。
“在應對特殊情況時,司機可通過設備上的‘求助’按鈕與后臺服務工作人員進行雙向視頻通話,及時實現遠程解決問題。”賀超說,由于是試運行,設備安裝人員隨時在收費站待命,以防出現特殊情況。
“‘發卡機器人’在廣安‘上崗’,不僅減少了駕駛員領卡、繳費等待時間,還進一步降低了一線收費人員勞動強度,讓更多人員和精力投入到車輛疏導、綠通查驗、便民服務等工作中,將收費站變為服務站。”賀超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