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州銀行“交出”的2024半年度業績快報來看,其業績可圈可點。24H1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36%、20.06%。事實上,杭州銀行近幾年的凈利潤增長表現不俗,2022年和2023年,該行歸母凈利潤增實現兩位數增長,分別為26.11%和23.15%。在2023年,其凈利潤增速居然在A股42家上市銀行中排名榜首,將其他上市銀行甩出一大截。
不過,近期有關杭州銀行的一些事兒令投資者十分擔憂。譬如,中國人壽對杭州銀行的減持、再比如擬任獨立董事還未就任就被相關機構立案調查、凈利潤增速放緩等,在如此內卷、金融系統風暴的背景下,董事長宋劍斌及其管理團隊面臨的壓力著實不小,從董秘任職情況即可初見端倪,對于上市銀行而言如此重要的崗位,目前仍是董事長兼任。
杭州銀行遭遇中國人壽大筆減持
杭州銀行的股價大跌來源于一份公告。8月20日晚間,杭州銀行公告稱,因資產配置需要,中國人壽擬在3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所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1億股,即不超總股本的1.86%。
杭州銀行經歷了短暫的連續漲停后,遭遇中國人壽大筆減持。受此利空消息的影響,杭州銀行8月21日下跌4%,成為當日A股42只銀行股中跌幅最大的銀行,甚至還帶動銀行股下跌逾1%。對此,有關業界人士表示,“險資的大筆減持對于杭州銀行乃至銀行股短期均會造成沖擊。”
按20日該杭州銀行的股價計算,中國人壽此次清倉或可套現約15億元。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人壽從上市前持有該銀行1.45億股,上市后數次增持最高達2.85億股。值得一提的是,最近3年,中國人壽對杭州銀行接連不斷地減持。2021年9月至11月,中國人壽就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共減持杭州銀行5589萬股,占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0.94%,減持后中國人壽持股比例降至3.86%。
2023年3月,中國人壽公司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進一步減少了其持有的杭州銀行股份數量,這一減持規模相當于杭州銀行普通股總股本的2.00%。經過此次減持后,中國人壽在杭州銀行的持股比例下調至1.86%。如今又宣布擬減持1.1億股,若中國人壽依據既定計劃實施最大幅度的減持,那么其在杭州銀行的持股將完全清空,實現徹底清倉。
擬任獨董丁偉被查,曾在招行工作20多年
8月21日,據招商局集團紀委、青海省紀委監委消息: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委員、副行長丁偉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招商局集團紀委和青海省海東市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圖|丁偉(來源:資料圖)
當天晚上,杭州銀行也發布公告,從公告中披露的信息顯示,丁偉于2023年7月被選舉為公司獨立董事,截至目前尚未取得獨立董事任職資格,未正式履職,未獲得報酬。
不過有細心的媒體一線工作人員發現,丁偉的獨立董事任職資格之所以遲遲未獲批準,有可能與其同時擔任多家企業獨立董事有關。據杭州銀行第七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決議公告顯示,丁偉同時兼任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尚正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吉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以及恒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外部監事。
值得關注的是,丁偉還以獨立董事的身份出現在濟寧銀行2022年年報中,雖然在2023年半年報的董事欄沒有丁偉名字,但濟寧銀行并未明確披露丁偉是否已辭去獨立董事一職。另據天眼查顯示,丁偉仍在董事行列當中。
公開資料顯示,丁偉,1957年生人,其職業生涯始于1986年至1996年間在中國工商銀行的任職經歷。隨后,他轉戰招商銀行,并在此深耕二十余年之久。2017年5月12日,招商銀行正式發布公告,宣布丁偉因工作需要,辭去該行副行長一職。除銀行系統內的職務外,丁偉還曾擔任招銀云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及招銀網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一職,直至2020年卸任。
凈利潤增速走在放緩的路上,對管理層來說挑戰不小
7月26日,杭州銀行公布了2024年半年度業績快報,快報信息顯示,杭州銀行上半年營收193.40億元,同比增長5.36%;凈利潤99.96億元,同比增長20.06%。在行業內卷、金融風暴的背景下,杭州銀行能夠維持20%的利潤增長,表現著實不俗。
然而,杭州銀行光鮮的表面下問題也很突出,譬如,“過度依賴地方基建項目+輕零售”的發展模式,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資金流緊張。
由于杭州銀行在貸款組合中基建類貸款與國企貸款占據顯著比例,這些貸款類型通常伴隨著較低的風險與收益水平,導致該行的凈息差在業內持續維持較低狀態。進入2023年,這一趨勢加劇,杭州銀行的凈息差下降至1.5%,在上市銀行群體中排名靠后,且未能達到銀行業整體的平均水平。
來源:妙投App
而為了維持市值,杭州銀行讓凈利潤持續大增,只是營收增長已經大幅放緩至個位數,利潤增長只能靠之前計提的高額撥備調節來維持,進入“吃老本”模式。
值得關注的是,自2021年起,杭州銀行的營業收入增速便呈現出持續下滑的趨勢,從當年的18.36%逐年遞減至2023年的6.33%。在此期間,該行依賴減少計提以推動凈利潤的增長。
從2021年至2023年,杭州銀行的撥備前利潤穩步增長,分別達到210.95億元、228.58億元和243.51億元,但對應的增長率卻逐年放緩,分別為17.16%、8.36%和6.53%,表明剔除信用減值損失影響后,其凈利潤增速已顯著放緩。
在杭州銀行的業績增長構成中,投資業務和基建相關貸款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別是2023年,該行投資收益實現56.49億元,同比增長20.54%,其中,因攤余成本計量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收益激增1019.22%至11.11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亦大幅增長163.34%至13.98億元。這一現象引發了外界對杭州銀行通過債券投資公允價值變動“粉飾”利潤的質疑,有分析指出其利潤增量顯著依賴于債券投資。
由于基建類和國企貸款占比較大,這類貸款的低風險低收益特性使得杭州銀行的凈息差在行業中長期處于較低水平。2023年,其凈息差進一步下降至1.5%,較上一年度減少19個基點,并明顯低于同期全行業的平均凈息差1.69%。
圖|杭州銀行董事長宋劍斌(來源:資料圖)
杭州銀行面臨“保股價”困境的根源,在于其發展模式偏重,信貸業務的擴張高度依賴于政府基建等對公類項目,而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的發展相對滯后。這種發展模式導致資本消耗迅速,迫使銀行不得不定期進行融資以補充資本。盡管杭州銀行已實施了兩輪重大戰略調整,但其發展模式尚未發生實質性轉變,董事長宋劍斌及管理層仍面臨艱巨的轉型挑戰,亟待解決。
免責聲明:文章部分內容援引市場公開信息。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所提供內容僅供參考,不對任何人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實際建議。若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