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普子胥
編輯 | 符 敏
快手,一家2021年上市后累計虧損超2000億、一舉登上陰陽大師《財富》虧損榜單的公司,2023年扭虧為盈,總算過起了好日子。
8月20日,快手交出了2024年二季報,該季度,快手營收309.75億,同比增長11.65%,經調整凈利潤46.79億,同比增長73.68%。
自扭虧為盈以來,快手已經連續第5個季度利潤穩定增長。但吊詭的是,財報披露次日,港股開盤后,快手股價一時跌超10%。
實際上,資本市場如此不確定、不信任,并非首次:上季度快手財報發布后,投資者紛紛用腳投票。
一時股價波動或許偶然,可快手自2021年赴港上市以來,市值從1.4萬億,縮水到了如今的不到2000億。
僅僅,是市場太敏感了嗎?
當水泥開始凝固
從主播江湖、下沉中國質疑聲中一路闖過的快手,現在,已經是一家具有成熟商業模式的短視頻平臺,擁有線上廣告營銷服務、直播打賞、電商帶貨等業務。
但問題在于,市場對于快手的成長性,存在較大分歧。
盡管二季度快手經調整凈利潤達到了46.8億,但作為一家流量驅動的企業,該公司日活、月活、日均使用時長,則是評判其增長空間一個重要指標。流量,無疑是快手保持流動、活力的根本。
2024年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快手平均日活躍用戶(DAU)和平均月活躍用戶(MAU)為3.95億、6.92億,分別同比增長了5.1%和2.7%,其日活躍用戶日均使用時為122分鐘。
如果時間線拉長,可以看到,快手的日活和月活增長陷入了相對停滯。按季度統計,從2023年一季度到現在共計六個季度,快手的DAU分別為3.74億、3.76億、3.87億、3.83億、3.94億、3.95億,處于一個有所起伏、增長緩慢、逐漸見頂的狀態中。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財報中,快手沒有明確告知,快手用戶群體的增長,到底多少來自國內和海外。
此外,二季度快手MAU維持在6.92 億,環比減少了500萬人,弱于市場預期。并且市場原本希望擁有高粘性用戶的快手,能夠一步步減少撒錢獲客的力度,或是以提高獲客效率來破局,但在二季度,快手銷售費用仍花了100 億,其占總收入的百分比也由2024年第一季度的31.9%增至2024年第二季度的32.4%。
這也意味著,現在快手的營銷費率已超過 30%,遠高于其他平臺10%~20%費用區間。
不僅如此,本擁有中國最為忠實的老鐵擁護的快手,本季度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停留在了122分鐘。從這點上說,這項衡量用戶粘性的核心指標,快手在過去的2023年,其水平維持在120到130間,用戶時長可能也階段性觸頂。
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快手平均日活用戶為3.799億,平均月活用戶為6.782億。作為對比,到了2024年,抖音的日活已經超過7億,相當于快手月活,差距顯著。
盡管,老鐵每天還能花兩小時刷快手,但快手無疑正在一家流量增長型企轉型。
這樣的尷尬,也在快手營收和利潤來源的一大基本盤:直播業務上,有所顯露。
二季度財報顯示,快手的直播業務營收同比減少6.7%至93.02億,其占營收的比重,也一步步下滑到了30.0%,作為基本盤,開始名不副實。
在重心轉投電商業務前,直播業務是快手最為依仗的現金流機器。彼時,各大主播收到“榜一”大哥們打賞后,快手可收取傭金,躺著賺錢。但在直播業務逐漸收縮,甚至下滑時,這樣的舒服日子,也開始一去不復返了。
對于下滑原因,快手的解釋為,由于平臺需要持續建立一個健康的直播生態系統。
快手老鐵,賣不動了?
2023年,投資大師查理芒格,曾談到自己的一些投資誤判,這么說到:
“當初考慮投資阿里巴巴的時候,我被它在中國互聯網領先的地位迷住了,卻沒有意識到它終究還是一個該死的零售商。零售業即使在互聯網上也是競爭激烈的行業,在這行做生意不會像走過去拿塊蛋糕那么簡單”。
這些年,中國電商領域競爭激烈,一哥淘天的市場份額持續不斷地被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臺蠶食。
在你來我往的爭奪中,商業競爭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從2018年9600萬快速增長到2023年的1.18萬億后,快手電商GMV成為繼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后第五個突破萬億大關的電商零售平臺。
2024年二季度報中,快手的GMV增長,開始變慢了。該季度,快手電商業務GMV同比僅增長15%,達3053億元。相比一季度接近30%增長,直接腰斬。這對將全年GMV目標定在25%~30%的快手來說,快手節奏明顯偏慢。
尤其考慮到,快手在今年的618最早預熱最晚收場,時間達到創紀錄的42天,成為618概念誕生以來的最長活動周期。作為對比,淘天時間跨度33天,小紅書為30天,京東則只有僅有21天。拉長了大促的周期,仍然沒有帶來讓人驚喜的增長。
此外,此次618大促期間,拼多多、淘寶天貓、京東三家電商平臺合計成交額增速為11.2%,抖音、快手合計增速為24.3%。聯系到拼多多、淘天、京東銷售額之和是抖音、快手之和數倍,這也意味著快手的追趕速度正在放緩。
事實上,快手電商GMV的放緩,已經貫穿了多年。
從2018年到2023年,快手電商年度GMV依次為9660萬、596億元、3812億元、6800億元、9012億元、11844億。幾年來,快手不僅在GMV體量上落后于淘天、京東、抖音、拼多多,自己的增速也在逐漸放緩,不及體量更大的拼多多和抖音。
作為老對手,抖音電商2023年GMV則高達2.2萬億,幾乎是快手的兩倍。并且到了今年,抖音電商二季度支付口徑GMV為7600至7700億元,上半年,抖音GMV實現了約1.4萬億元,超過快手的2倍,差距進一步擴大。
除了抖音,快手當下與淘天、拼多多等頭部平臺仍有較大差距。2023年快手的GMV為1.18萬億元,同期阿里巴巴的GMV為7.2萬億元,拼多多的GMV為4.05萬億元。
可以說,GMV增速的下滑,對于越來越依賴于電商的快手來說,不僅會在內循環廣告、直播業務中的電商買量,以及電商傭金上增長上造成持續影響,并且,這對資本市場衡量在電商這場戰斗中,如何紅海脫身,如何界定快手成長性與真正估值,也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在快手GMV增速下滑同時,快手電商業務收入增長,其實也陷入到了停滯中。比如,快手其他服務收入(包含電商),從2024年一季度的41.8億,環比微降至二季度的41.5億。考慮到,二季度快手有618大促加持,可最終,二季度不僅GMV同比增速相較一季度腰斬,并且,二季度電商收入也較一季度原地踏步。從這點上說,快手上半年大促期間與平日表現,差別不大。
受此影響,二季度,快手其他服務在營收占比,則下滑到了13.5%。
從這點上考慮,當下面臨GMV和電商營收雙重增長變緩的快手,接下來,很可能著重要做的,就是加大對流量的利用率。比如,在內外循環上,進一步增加廣告的比重。可值得注意的是,若快手廣告明顯持續增多,或廣告收費變貴后,要么降低用戶體驗,要么抬升商家經營成本。而這,極為考驗快手的商業化平衡藝術。
受以上種種因素影響,8月21日,快手港股收跌9.91%,報40.00元/股,市值繼續下挫。
快手轉軌,需要耐心
事實上,在總流量即將觸底前,快手為了保持高增速,進行業務轉軌的動作從未停止。
2018年,重心偏移到電商后,快手相繼推出了“小黃車”、快手小店。并且,快手開始扶持中腰部主播,一步步擺脫辛巴恐懼癥,削藩平谷,凝聚了更強的平臺統治力。
2023年快手電商GMV首次突破萬億后,辛巴家族在快手的GMV占比正在逐年下降,從2019年占據整個平臺GMV近三分之一,到了2022年,快手全年GMV為9012億元,辛巴家族約為500億元,占比僅為5.5%。
而在電商和廣告業務取得顯著增長、互相成就的2023年,快手的這兩大業務,對年收入的貢獻占比一度超過6成,推動快手扭虧為盈,拿下百億利潤。
可以說,近些年,快手從一家流量驅動轉變為了一家運營驅動的公司,變現能力持續提升。這一切背后,則離不開2021年全面掌管快手后,CEO程一笑對公司一系列全方位的改革。
2023年5月,CEO兼時任電商負責人程一笑表示:“電商業務是快手未來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整個商業生態的中心。”按照他這句話理解,一旦快手收入不及預期,那么快手未來的前景也將蒙上一層陰影。
到了當下,快手擺脫了直播電商依賴癥的同時,其泛貨架電商,也成為了這家公司電商雙輪增長的另一個引擎。
2024年一季度財報會上,CEO程一笑表示:“快手電商業務仍然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其中,泛貨架場域作為電商增長的引擎之一,在2024年一季度取得了同比超過50%的高速增長。”
到了二季度,快手的泛貨架領域繼續增長,超過GMV增長大盤,占總GMV的25% 以上。
不過,隨著程一笑放權,重心不再局限于電商,曾經不竭余力建設電商生態的快手,在絕不能出現失誤的轉軌期,步伐似乎慢了下來。事實上,當下的快手用戶增長、用戶時長在縮減,高增長的電商難以持續時,內循環+外循環,還有抽傭的種種舉措,無疑是快手穩住基本盤、拿下盈利的關鍵。
當快手總流量觸頂的陰影面積逐漸變大,基本盤若一旦動搖,這家公司孵化的創新業務難免會侵蝕財務表。從這點上說,資本市場的擔憂與不確定性,或許并不會朝夕消散。
快手,或許還處在一個漫長的調整期。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