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建湖縣城西南邊的建陽鎮金橋村,在一條橫貫村莊的公路西首,路坡下靠近池塘處的叢生雜草中,依稀可見一座水泥砌成的簡易墳墓,墓碑上刻有五個紅字:抗日烈士墓。
公路上偶見行人和車輛,稻田泛綠,樹影靜默,遠處不時傳來一兩聲車鳴。
8月21日這一天。在這個地方,其實是極不平凡的,但似乎沒人留意這些,就連那片池塘也像是在閉著嘴唇垂著眼皮。
1944年8月20日,援華抗戰的美國盟軍陸軍第20航空隊薩沃伊機組一架B-29重型轟炸機,轟炸日本八幡鋼鐵廠后返航,當天晚間飛機出現引擎故障,墜落于蘇北抗日根據地建陽縣境內的金橋村農田里。墜機地點就在這池塘附近。
金橋村一位姓徐的老人說:“事情過去80年了,我們都是從上輩的嘴里知道這事,說那天晚上有一架呼呼響著的飛機繞了幾圈后就沖下來,把田地劃爛了一大片。第二天早上,新四軍來了,日本鬼子也來了,兩邊打起來,機關槍聲像放鞭炮一樣,嚇得莊上人不敢不出門看。”
失事的美國軍機失事前已有兩批人跳傘,只有四人生還,墜地后機上一個飛行員受輕傷。
墜機地點東北方向3公里處就是縣城湖垛,盤踞那里的日軍得知有美國軍機在附近墜落,就由近藤中隊長帶百余日偽軍在21日早上直撲金橋村,企圖搶走飛機搜捕飛行員。
他們到金橋村才發現,事發地外圍被新四軍鹽阜獨立團的前身建陽總隊二營六連的戰士和鄉民兵提前控制,于是雙方展開了激烈的遭遇戰、爭奪戰。
2008年國內多家報刊上,刊有建湖縣一位作者的報告文章,記述那場營救美國飛行員的戰斗:“……那幾個鬼子像被貓攆的老鼠,一邊玩命的溜著,一邊朝后面放槍,再看后面窮追不放的游擊隊員,個個猛得像紅了眼的獅子,在他們的槍下兩個鬼子像被刀斬了根的葵花稈一樣倒下來。追在最前面的那個快步如飛的游擊隊員,滿臉通紅,渾身神氣,手里端著像螞蚱一樣的鐵家伙,突突的響幾聲,鬼子又栽下三四個……”
日軍最終敗退回湖垛,美國飛行員和飛機及武器裝備得到保護。這場惡戰中,六連機槍班班長李紹義和戰士周仲昆、朱良、朱長林共四人壯烈犧牲。
經過多方考證,犧牲者都是20多歲的年輕小伙,除了李紹儀是當地人,其余三人家鄉是外地的。他們都沒留下后人,至今也沒見他們健在的親屬。
當日被營救的飛行員和其他四個機組人員會合,被護送到阜寧縣境內的新四軍三師師部,輾轉回到四川的美軍空軍基地,抗戰勝利后回國。阜寧縣板湖鎮孫合村89歲的老人孫壽良回憶:“我跟著父親見過那幾個美國人,紅臉,大個子,安排在孫家祠堂里吃住,他們和我們相處得很好。”
阜寧板湖鎮孫合村是新四軍三師在阜寧境內的幾處駐扎點之一。飛行員們曾居住過的房屋早已不見,現在原址處還立有一塊紀念碑。
如今,在建湖縣建陽鎮金橋村的原墜機處豎有一塊“抗日飛機失事紀念、烈士忠骨遷移籌建碑”。碑上刻署立碑時間為2005年,至今已有19年。這期間,建湖縣建成十余處規模大小不等的紅色紀念場所。
石碑一側就是一座墓碑刻有“抗日烈士墓”字樣的四烈士合葬墓,碑后刻字所示有當地五所學校為籌建烈士陵園的捐款數字,共計29671.5元。
當地官方宣傳資料上稱:每年有數萬人前來參訪、憑吊為保護美國飛行員與日寇作戰犧牲的烈士。
“只有清明節看到有人上墳,平時都沒人來,8月21日死難紀念日那天也不例外。”當地村民還說:“倒是對面的公墓,每天都有人吹吹打打。”
村民所說的公墓和烈士墓僅一路之隔,據公墓管理人員介紹,這里墓穴單價最低要萬元,高價的10萬元以上。
高空俯瞰,兩處墓地形成強烈對比。
2024年8月21日下午,天色陰沉,幾聲沉悶的雷鳴過后,一場細雨淅瀝而下。裹著雨水,趟過草叢,鄭重地為四烈士獻上一束鮮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