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略微涼快一點,雞屎藤 (茜草科雞屎藤屬 Paederia) 就迫不及待的開花了。 它們的花朵大體上是個白色圓柱體,非常具有識別度。從頂端開口側看,花冠口5淺裂,微微后卷;內壁粉紅色,長滿了白色絨毛;雄蕊、柱頭都深藏在花冠內,很難發現。
從側面看,花冠外壁看起來也毛毛的,是天鵝絨的質感。我看到這種花總是會摘兩朵來捏一捏,手感非常解壓。 倒也不必擔心會把花摘完,雞屎藤的花量非常夸張,一根藤上開出幾百上千朵花都是算少的。
等到秋冬季節,花朵都變成一枚枚黃色的小珠子,大串大串的,與枯枝和敗葉糾結在一起,充滿了荒野的氣質。
雞屎藤們確實是城市里的荒野先鋒,疏于維護的綠化帶里,第一批長出來的野草準有它。 據《中國植物志》,我國有雞屎藤11種,大江都有它們的身影。各個雞屎藤物種的外形差異也比較大,葉型變化很多,花朵也是或長或短、或胖或瘦,但大體上都是“粉筆頭”造型,只要開花就不難辨認。
↑一胖一瘦的兩種雞屎藤
說起來也有趣,在中國植物志網站上,用“雞屎藤”關鍵詞是查不出正確結果的,得搜索“雞矢藤”才行。大概是出于“風雅”的考慮,老版中國植物志上把屎換成了矢。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要叫“雞屎藤”這么個“不雅”的名字呢?原因跟魚腥草類似,因為莖、葉扯碎了有一股子雞屎味,所以叫雞屎藤,非常簡單直白。雞屎藤確實是有點臭的,但并不像魚腥草那樣“沖”。嗅覺體驗著實不好用語言描述,還是得親自揉搓過雞屎藤葉片體驗一下才懂。
魚腥草都有人吃,雞屎藤當然也有人吃,尤其以廣東廣西一帶最流行,那邊的街邊名小吃之一就是“雞屎藤粑粑”;海南的“清補涼”里也常添加。
又是屎又是粑粑的,對沒吃過的人來說,這個名字真是充滿了震懾力。為了讓我體驗一下這種的感覺,最近有海南朋友給我寄了一包雞屎藤粑粑。接受挑戰!
雞屎藤粑粑吃起大致就是芋圓、奶茶珍珠的口感,但味道著實很難描述,只能說又臭又香的,非常奇特。我個人的接受度還是比較高的,不會像魚腥草、榴蓮那般完全受不了。
去南方游玩的朋友們可以品嘗一下哦~
作者 :蔣某人
圖片:蔣某人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載請務必保留以上聲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