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的悲歡不相通,只不過是時間先來后到耳。身邊的朋友、后臺的讀者、市場的消息、流行的觀點,都令我覺得在此時時刻一個普通家庭所面臨的挑戰(zhàn)何其之大。
以我觀察,直到今年,直到近來,人們才真正意識到系統(tǒng)性W機對個人家庭日常生活的沖擊和殺傷力。
于是市場就更加流行“躺平論”,我依然可以看到有不少文章在談通S期生存術,比如降低欲望、減少消費、多讀書、多鍛煉身體、保持平和心態(tài)等等。
這樣的觀點我在疫情期間就寫過了,對不對呢?非常正確,俗稱“正確的廢話”,廢話不廢話另說,但是“正確不正確”其實蠻重要。但今天回頭看,我觀察到的,我自己切身經(jīng)歷的,都要我非常認真的說一句:不夠,很不夠,靠那些,你不但不會穿越周期,相反,你一定會死在周期里。
不是說這些思維、這些做法不對,而是有前提條件的。比如說:你發(fā)現(xiàn)你沒工作了,沒收入了,家庭開支立馬陷入困頓,那個時候,生活都成問題了,哪還有什么勞什子的心情去讀書,去鍛煉身體呢?必須每天都是滿腦門子官司去思索怎么找到一個收入來源。
所以,要我今天說,我認為可以強調幾個看法:1)穿越周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千萬不要覺得很簡單;2)大多數(shù)人過周期并不存在穿越,而是熬過去的;3)躺平是穿越不了周期的,必須要行動起來尋找新機會。
首先,穿越周期很難,我是說,我們都低估了穿越周期的困難程度。誠然,歷史就是一個不斷的周期循環(huán),然而,就如地震頻發(fā)一樣,時長不同、烈度不同,表現(xiàn)出的殺傷力也不同。周期也各有不同,1998年是周期、2008年是周期,1991也是周期,1929也是周期。家庭、企業(yè)乃至國家,在周期中,也各有不同。穿越它,并不存在一個一招鮮,事實上,很難,這提醒我們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做足更充分的預防。
比方,從小處說,家庭在蕭條周期中很可能破產(chǎn)。我自己在少年時代經(jīng)歷過家庭破產(chǎn),如今回想那是1992-1993緊縮周期——現(xiàn)在看那個周期不算什么了,我的家庭沒有扛過去,但益處在于它讓我很早就學懂了這一課。在我參加工作時,恰好是1998緊縮周期的后遺癥,那時候你在廣東打的士會高頻率遇到“怨氣沖天剛從國企下崗”的哥——當年從國企分流走了數(shù)千萬職工,他們去開的士,和今天的美團騎手、滴滴司機并沒什么不同。
從中處說,企業(yè)在蕭條周期中會困頓及倒掉。這一點不需要多說什么,這幾年我們已經(jīng)親眼見證了許多,尤其是房地產(chǎn)上下游、教培行業(yè)、以及不可計數(shù)的小微企業(yè)……。我們從事實中可以學到:企業(yè)倒掉與否和大小真的沒有關系,和經(jīng)營策略有關系。在08年之前,雷曼是堪比龐貝古城一樣的牛逼存在,但火山爆發(fā)力大你也是個死。即便是任何外因都無,僅僅是競爭因素,諾基亞也穿越失敗了。此其一,其二是,企業(yè)面臨困頓或者是債務太高了,但也有原有業(yè)務不被需要了的原因,那時候你要穿越可能就要轉行,踏入陌生的、不具備能力圈的領域,常常還是免不了倒掉。
而往大處說,國家也是有國家的周期的,俗稱“國運”。回溯一戰(zhàn)以來百多年,這個世界上沒有掉入“各類陷阱”里打轉轉、成功邁入發(fā)達陣營的經(jīng)濟體,就亞洲那幾個,很少。而像拉美、東南亞,都不甚成功,更如阿根廷、委內瑞拉者,就更是令人唏噓。國家的周期一旦掉落,往往都是幾代人搭進去,溫飽求生。
回頭看看那些歷史,對于家庭和企業(yè)而言,他們在蕭條中能做什么?這是近兩年來許多人關切的話題,大家都想通過日本的成功案例找到幾個大招。但我的觀察是:沒有什么可以直接復制來的東西,對絕大多數(shù)個體/企業(yè)來說,過蕭條從來都不是靠“一葦渡江”,就是靠家底子撐過去的,撐到“時來運轉”。
所以,站在微觀角度,一定要有敬畏,千萬不要覺得“穿越周期”很輕松,看到媒體言必稱企業(yè)“穿越周期”時,自己心里也要有桿秤,真的是九死一生事。
如果真的是經(jīng)濟身處顯著的蕭條中,那么,大部分家庭、企業(yè)挺過去,首先的法則就是八個字:“變賣家產(chǎn) 節(jié)衣縮食”,像動物為冬眠積攢足夠的能量一樣。我們有些時候會看到一些官媒文章會刻意把“穿越周期”四個字掛在嘴邊,但事實上,不分巨頭走卒,成功穿越何其難也?我們這幾年看到的已經(jīng)足夠寫一本MBA商業(yè)案例了,比方騰訊是非常厲害的企業(yè)了,但我們看它最新的財報,是能夠感受到管理層為保證數(shù)據(jù)好看已經(jīng)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的,想靠先前一樣輕輕松松的增長不可能了。房企的說明力更是鮮明,幾乎沒有房企再有現(xiàn)金流的能力,能夠過去只能是不斷的變賣家產(chǎn)——看最近他們的股價走勢,如果8月份沒有支持政策,那么股價很大概率會普遍性再創(chuàng)新低。
我意思是說,蕭條既然是蕭條,意味著絕大部分行業(yè)賺錢都非常難,不加區(qū)分的難,不是說你是茅臺你就不難,我是百果園我就難,不是說你智商高你不難,我笨一點我就難……大家都差不多的。因為這樣的市場,除了大家都要忙著勒緊褲腰帶還債之外,還有一個特征是,市場上的商業(yè)機會在迅猛減少,需求一夜之間都看不見了,就是政府的大單你也可能收不到款。
所以,我們講一句大實話,如果未來某一天,有人問起你是如何扛過蕭條的,你要如實講:首先是我有點家底子哈哈哈,其次balabalabala……你的債務少,你的儲蓄多,那你過得就會相對容易一點,但這并不能說明其它。
最后才是扯到認知與行動的話題,僅僅靠變賣家產(chǎn)、躺平緊縮,你是熬不過(長)周期的,因為它不具備持續(xù)性——就像開發(fā)商一旦失去了造血能力,家產(chǎn)總有賣完的一天,或者說,即便是你熬過了,家庭/企業(yè)可能也失去了再次崛起的能力。
這是我之所以不認同“躺平論”的地方。我沒有興趣和官媒一個腔調去教化人,我只是相信一個常識,長久躺平會令人喪失競爭力。我們不能做到像青蛙一樣,冬眠一結束立馬又能活蹦亂跳。即便是未來繁榮重新來了,你要琢磨的是和你有沒有關系?
我依然強調主動尋找機會的重要性。行動上的樂觀與堅定是永遠要堅持的,一定要去尋找機會,尋找新的機會,人的潛能、企業(yè)的潛能,乃至國家的潛能就是這樣被激發(fā)出來的。你可能會經(jīng)歷一段時間的低潮期,看不到什么希望,但是持續(xù)的、哪怕是緩慢的行動最終都會讓你得到更多的市場回饋。
這不但是一個信仰,而且可以成為一種可能。在我看來,許多觀點在分析一國的JJ危機時,框架上是存在明顯錯誤的——錯誤不在于一國經(jīng)濟是否陷入蕭條的事實,而在于他們假設了個人的機會只(應)存于一國之內。日本的故事是非常典型的案例,雖然他們陷入了長期蕭條,但是許多文章大書特書“日本在海外再造了一個日本”。那么,對于一個日本家庭而言,如果他選擇跟隨企業(yè)的動作,難道不構成新的機會嗎?如此明顯的事實,被視而不見。
這也是我?guī)讉€月前和倫敦房產(chǎn)的朋友在做直播時強調的一個看法:舉目世界天地寬。人不要自己困住自己,市場上的機會雖然減少,但你依然可以保持主動能力,增進自己的見識。并不是說,躺平冬眠過周期,未來繁榮回來了你只需要爬起來就又能活得不錯了。這里沒有機會,別處也許會有呢?
要買房,買對房,或賣房,賣對房,加微信號budao2000私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