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恐怕是中國的賽車場最忙的一段時間了。
自從雷總在年度演講上秀了一把賽車駕照,成功上了熱搜,各家車企高紛紛管沖上賽道,轉眼間賽道和操控似乎成了汽車最好的營銷武器,不知道的,還以為中國消費者人均賽車狂魔。
終于,有人站出來幫大家「及時止損」了。上周,極星科技 COO 欽培吉在活動中說:「不失控,才是最好的操控。有個長的很像保時捷的車,宣傳能下賽道,結果 2 天就上墻了。」
有人說這是陰陽怪氣兒,要我說,這可能是極星親身經歷的勸退箴言:畢竟,單說中國人對賽道買不買賬這事兒,可能沒人比「純血賽道」出身的極星更清楚。要是上賽道就能賣好車,那極星應該在目前銷量 top5。
網友對「賽道」的追捧,就像對「原創設計」的追捧一樣:提起「抄襲」人人喊打,但架不住路上的汽車都長了一張張高度相似的臉,沒辦法,就是賣得好。不巧,「原創設計」這條「彎路」極星也走了。
從 2017 年含著金湯匙亮相的「車二代」,到最近退市警告、裁員風波的傳言,極星這一路沒少被「忽悠」,走了這么多「彎路」的極星,未來怎么走回正路呢?
北歐血統的水土不服:
墻外開花,墻里難香?
出海,大概是最近幾年汽車行業最熱門的話題。直到今年北美和歐洲的新關稅政策出臺之前,各家車企都在摩拳擦掌,想把一款車型賣向世界各地,攤平成本、提高銷量,一舉兩得。
但是現實中,想國內海外市場兩頭開花,并不容易,這一點極星深有體會。
2023 年,極星汽車全球銷量為 5.46 萬輛,這個數字讓極星成為中國出口歐洲排名中名列第二的車企,是比亞迪達出口歐洲數量的 2 倍多;在美國對中國電動車的層層封鎖下,極星是出口美國銷量第一的品牌,算得上墻外開花。
但是,根據非官方統計,2023 年極星在中國的銷量只有 1100 多輛,占總銷量的 2%。要知道,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據全球銷量的約三分之二。在中國這個電動車大本營的表現乏力,是極星虧損擴大、股價持續下跌的主要原因。
也許有人會說,在國外市場銷量好,是因為海外電動車不夠卷。如果抱著這個心態把一輛國內電動車賣到海外,恐怕將同樣收獲到不太理想的成績。因為本質上,如今的國內和海外市場是兩個市場完全不一樣的需求。
這一點,在極星前幾款車型上表現更明顯。以極星 2 為例,這款一度在歐洲擠進純電動車銷量前五、曾跟 Model 3(參數丨圖片) 掰手腕兒的小車,在中國市場頗為水土不服。
在互聯網上,我們如今依然能看到不少對極星 2 操控性不俗的夸贊,對極致設計的欣賞;但是到買車時,大家都更「回歸理性」——價格夠不夠卷、功能夠不夠多、品牌認知度高不高,成了大家買車時更主要的考慮因素,至于操控、設計、品牌格調,先往后稍一稍。再加上極星 2 上那套安卓原生的軟件系統和幾年磨一劍的產品節奏,讓極星這個中國血統的北歐品牌離大家越來越遠。
所以,在去年極星中國成立時,極星科技董事長兼 CEO 沈子瑜給極星開出的藥方就是:「第一,極星 2 本土化不夠,包括軟件和各方面做得不夠充分;第二,極星的門店也沒有幾家。」產品開發本土化,拓展國內渠道,就成了極星必須轉向的「正軌」。
極星的未來,怎么走?
最近,極星在中國的動作有點兒多,8 月 13 日極星前腳剛降總部搬入南京,3 天后,極星在國內的首家品牌體驗中心在上海開幕。這兩步正好是去年極星中國成立時,開出的本土化「藥方」:產品開發本土化,拓展國內銷售渠道。
從去年開始,極星與魅族聯手開發 Polestar OS 操作系統,推出更符合中國本土使用習慣、支持車手互聯的座艙系統;在銷售渠道方面,預計到 2024 年 9 月,極星的零售業務門店也將達到 59 家。
隨著今年初沃爾沃退股、吉利增持股份,吉利成了極星背后最大的股東,吉利在資金和資源上的支持,也許能讓極星的節奏和產品更適應中國市場?從目前的規劃來看,極星將在未來兩年在國內推出極星 7 和極星 8。當其他車企已經可以一年一迭代,甚至一年幾迭代的時候,更本土化的極星是不是也可以加快產品推出的腳步?
與此同時,相比于極星在國內的「謹慎」,目前極星在海外市場的動作更大開大合。前不久,極星 3 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開始投產,將服務美國和歐洲市場;2025 年,極星 4 也會在韓國利用雷諾韓國工廠投產,銷往歐洲和美國;借助美國和韓國的工廠,極星有望繞過北美和歐洲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限制。
在中國電動車被關稅層層限制的情況下,類似于極星這樣在海外有品牌認知度,可以海外生產的車企,無疑為中國電動車出海提供了一條新的道路。
最后
「外國品牌在中國市場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上周極星的首家品牌體驗中心開幕式上,沈子瑜這樣說。
其實對于極星來說,有點兒不湊巧。因為從極星誕生開始,外國品牌在中國就逐漸告別躺著賺錢的日子,進入內卷的時代;也是在中國消費者還沒有好好認識極星的時候,大量的新勢力、新造車進入品牌爆發期。
在這個爆發期中的車企往往容易陷入一種困境:迎合市場,難免隨波逐流;堅持自我,又會被潮流淹沒。過去幾年里,極星一直選擇后者,堅持自己的節奏,但現實告訴我們如今的中國汽車行業,酒香也怕巷子深。
對于未來的極星,如何在堅持自我中迎合市場,找到新的平衡,是走下去的關鍵。
本文作者:米其林
不要忘記關注「極客汽車」的微信視頻號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