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賽力斯是華為、引望的功臣(歡迎關注杠桿游戲)
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塵埃落定,有人歡喜,有人愁。從2023年華為分拆車BU各種傳言開始,到第一個投資者正式入股華為車BU,差不多一年。
2024年8月20日,華為與長安汽車全面戰略合作暨阿維塔投資引望公司簽約儀式在重慶舉行。
出席陣容異常強大,頭一天的會見規格更高(下文會寫):
重慶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陳新武,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長安汽車總裁王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等出席活動。
值得一說,朱華榮同時兼任阿維塔科技的董事長。
但此次正式投資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即華為車BU,下文簡稱“引望”)的不是長安汽車,而是長安汽車孵化的創二代公司阿維塔科技(下文簡稱“阿維塔”)。
在頭一日(8月19日)長安汽車的公告中,我們知道,阿維塔將投資115億元,獲得引望10%的股份,并有權提名一名董事。引望董事會有7名董事,華為方面可以提名6位,阿維塔提名1位。
10%的投資額,和2023年11月簽署投資備忘錄的不高于40%,有些差距,但也不沖突,確實不高于40%。也有人在說,阿維塔投資了,不代表長安汽車不再投資。
資本市場8月20日不是很開心,長安汽車跌了4.3%,杠桿游戲注意到此前該司股價跌的趨勢已經持續一個月。
問題來了,長安汽車還會投資引望嗎?
1、估值1150億元的引望,阿維塔獲得10%股份、拿下七個董事席位中的一個
此次阿維塔的簽約和長安汽車8月19日晚間的公告,有一些信息點,還是很值得一說。
1)華為車BU(引望)的估值為1150億元。長安汽車的公告披露,阿維塔花115億元獲得引望10%的的股份。
出資方式為現金出資,資金來源為阿維塔科技的自有資金。
上述定價以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中企華評報字(2024)第6499號)所記載的目標公司2024年1月31日(即基準日)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值為基礎,各方相應確定標的股權交易價格。
至此,引望的估值確定,為1150億元,2023年以來2000億元、3000億元都傳過。
2)阿維塔10%股份將拿到七個董事席位中的一個。長安汽車的公告披露,引望董事會由七(7)名成員組成,根據股東持股比例確定董事會席位;其中華為有權提名六(6)名董事,阿維塔科技有權提名一(1)名董事。
應該說作為第一個外部投資人,阿維塔以10%的股份獲得七個董事席位中的一個,華為方面還是算厚道。
當然,這得等投資到位。公告說,轉讓價款分三(3)期支付,相應分別設置付款先決條件。原則上轉讓方及其關聯方持有的專用于目標公司裝載業務的技術和資產的所有權、人員均屬于轉移范圍,并且能夠滿足目標公司獨立持續開展裝載業務的需要。轉讓方收到第一筆轉讓價款之后,開始啟動本次裝載的具體活動,開始將本次裝載范圍內的技術、資產、人員等以本次交易相關文件約定的適當方式轉移至目標公司。
另外,杠桿游戲要說一句,以后其他公司入股引望,如果沒有10%及以上的投資,顯然是不可能獲得1個董事席位的。
3)長安汽車間接持有引望4.1%左右的股份。我們知道阿維塔還是一個科技創業公司,由長安汽車、寧德時代、重慶國資、中國兵裝集團等方面投資。
就目前的公開披露開,長安汽車方面持有阿維塔40.994%左右的股份,約等于41%。換算一下,此次交易完成交割后,長安汽車持有引望約4.1%的股份。
長安汽車的實控人為中國兵裝集團,中國兵裝也是阿維塔的股東,如果往更高層面說,中國兵裝在引望的持股還要更高一點。
4)阿維塔入股引望比長安汽車入股程序上相對簡單一些,且有利于阿維塔的發展。長安汽車是一家上市公司,且為中央企業下屬公司,不管10%。還是最高不超過40%入股引望,這個程序還是不容易的。
籌資的過程,也會有一些程序要走。
而阿維塔首先還沒有上市,其次長安汽車雖然是它的實控人,但也只持有它41%左右的股份,并未和長安汽車并表,阿維塔入股引望既實現了長安汽車入股引望的目標,也讓長安汽車以更少的股份獲得相應話語權。
同時,如公告所言,此次交易有助于阿維塔科技獲得華為更多的賦能,加速推進長安汽車品牌向上戰略。長安汽車將以此次交易為契機,全面加強與華為的戰略合作,助推長安汽車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2、賽力斯有望第二個吃螃蟹
此前杠桿游戲曾分析說,賽力斯最近的運作很值得一說。
先是25億元從華為手上回購問界商標,接著2024年7月28日該司晚間公告說,將投資入股引望。
入股引望,更進一步綁定華為,并分享到長期的引望收益,對賽力斯來說,也是好事,7月29日的股價正面反應也證明了這一點。
另一方面,杠桿游戲注意到,因為長安汽車入股引望遲遲沒有正式簽約,時間延遲(下文會寫),各方對此事的信心和結果早有異議——甚至有分析認為,賽力斯會捷足先登,最后我們發現倒也沒有這樣戲劇性發展,但結果似乎和最初的預設還是有些不同。
關于投資華為車BU,最早的傳言是重慶國資(當時引望尚未成立),后來似乎重慶方面嫌貴,事情擱置。再之后,總部位于重慶、中國兵裝旗下的長安汽車開始和華為眉來眼去。
傳言后來成真,2023年11月25日,長安汽車與華為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華為擬設立一家從事汽車智能系統及部件解決方案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公司,長安汽車表示,擬投資該目標公司,股份不超過40%,并開展戰略合作。
按照當時長安汽車的公告所言,交易預計2024年上半年會有結果。長安汽車發布公告后,市場對賽力斯和華為的合作有不少悲觀看法,逼得賽力斯也出來說,自己也得到了入股邀約、正在探討中。
2024年1月16日,長安汽車擬入股的華為車BU的目標公司深圳引望成立,注冊資本為10億元。主要從事汽車智能系統及部件解決方案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主要業務范圍包括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汽車智能座艙、智能車控、智能車云、車載光等。
圖表來源|天眼查(特此感謝)
如上圖,目前深圳引望已經在東莞、杭州、上海、南京、蘇州成立了五家子公司,從事智能車載設備制造等相關業務。
到了2024年5月,長安汽車披露投資進展公告稱:
項目各項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公司已基本完成相關盡職調查。當前,雙方正在就交易關鍵條款進行進一步協商。公司預計不晚于2024年8月31日簽訂最終交易文件。
2023年和長安簽署合作備忘錄幾天后,余承東便在智界S7發布會上喊話“一汽”加盟,后來得到了回應。余承東還透露,已向“四界”合作伙伴,即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發出股權開放邀請。
到了2024年3月,東風集團副總經理尤崢在接受采訪時確認,東風正聯合一汽,推進入股車BU的相關事宜。
還有消息說,廣汽也有入股意愿……
但是,以正式公告方式確認,將入股引望的公司,到目前為止,除了長安汽車,就是賽力斯。
而且按照賽力斯的公告所言:
在引望與相關方前期工作進展的基礎上,公司啟動與引望及其股東協商加入對引望的投資,共同支持引望成為世界一流的汽車智能駕駛系統及部件產業領導者,并成為服務汽車產業的開放平臺。具體投資額、交易方式、交易價格等條款需以雙方簽訂的最終交易文件為準。若本次交易完成,引望將成為公司參股子公司,公司合并報表范圍不會發生變化。
如上措辭,賽力斯和華為方面,對引望的目標和期待非常宏偉。
入股引望,在華為智選車合作伙伴中,又是賽力斯第一個吃螃蟹;且該消息是在40萬輛問界下線之際宣布的,也能感受到賽力斯行事之果斷、做大做強之決心。
3、賽力斯讓長安汽車的計劃落空?
2024年8月20日上午,我看到有投資者在說,他打電話向長安汽車核實了,長安汽車不會再單獨入股引望,阿維塔的入股就是最終方案,至少目前是。
隨后,杠桿游戲也打電話向長安汽車核實,第一遍沒人接。到了下午2點多,電話接通,長安汽車接電話的人表示,目前是以阿維塔投資為主,和去年框架協議不高于40%不沖突,長安汽車暫時沒有計劃,以后他也不清楚。
這些話也是夠牛的,滴水不漏。
界面方面也報道說,長安汽車不會再單獨入股。
對此,虎嗅還解釋了原因,如下圖。
不過值得一說,華為方面8月19日在重慶獲得了最高水準的接待,該市一二把手(直轄市一把手為F國家),以及其他2位該市的CW會見了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一行。
這說明不管引望的公司在哪,重慶方面對華為方面的重視非同一般。
確確實實,引望進入2024年后業績大為改觀,形勢早就和長安汽車和華為開始談判時不同了。
而最大的功臣,杠桿游戲認為就是重慶的車企賽力斯(沒有否認華為的技術很牛、營銷很牛)。
多家媒體都注意到,相比半年前啟動獨立時,如今華為車BU的營收能力大幅提高,而且已實現自我造血。
有爆料稱,華為車BU上半年營收達100億元,約為過去兩年營收之和的1.5倍。這個說法不能確認,但是問界2024上半年銷量好,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根據賽力斯的6月產銷快報,6月賽力斯整個集團銷量汽車49,169輛,同比增長162.18%;1-6月累計銷售汽車235,800輛,同比增長155.85%。
其中,6月賽力斯汽車(主要是問界系列)銷售41,457輛,同比增幅高達631.42%;1-6月賽力斯汽車累計銷售182,602輛,同比增幅高達608.83%。
賽力斯預計2024上半年實現營收639.0億元到660.0億元,同比上升479%到498%。這個增幅可以看出賽力斯增長之猛。
過去一些年,賽力斯全年營收最高才300多億元,而且這300多億元的營收也是出現在2022和2023年,也就是和華為合作之后。
如今,半年就600多億元營收,確實太牛。
預計2024上半年,賽力斯實現歸屬凈利潤為13.9億元到17.0億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當時為凈虧損13.44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從2019年開始,最近幾年,賽力斯的中報都是虧損的;如果從全年看,賽力斯2020年開始每年也都是虧損的。2024上半年扭虧為盈,問界的貢獻可見一斑。
回溯一下一季報我們知道,2024年一季度,賽力斯即扭虧為盈,當時盈利為2億元出頭,二季度隨著問界M9的大規模交付,利潤確實很可觀。
我們知道,華為方面在問界上的收入不會少,雖然具體比例不知道,但是從賽力斯的營收、盈利我們可以想見,華為車BU因此的受益。
作為對比,在《美國汽車新聞》(Automotive News)發布的2023年度全球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上,排名89位的德賽西威,去年全年營收首次突破200億元,達219億元。
所以作為Tier 1,成立不過5年的華為車BU,今年闖入全球供應商百強,是板上釘釘的。
畢竟,僅從智選車的陣容來看,下半年的營收就有很大潛力。
M7新增Ultra車型后,單月交付迅速突破2萬臺,熱度不減。
M9交付半年,穩居50萬級銷冠,大定已突破11萬,手握充足訂單。
還有享界S9、智界R7等新車型,問界M8據傳也會在年內發布。
因此,引望在2024年下半年的營收大概率將超越上半年,2024年的營收和盈利,都會迎來新高。
此外,不管智選車還是其他合作方式,如今和華為合作的車企越來越多,因此引望的收入大增是毫無疑問的。
阿維塔之后,長安汽車是否還入股引望不知道,但華為不可能再急于以較低的價格給長安汽車40%的引望股份——這是一定的。
綜上,杠桿游戲認為:
1)賽力斯是華為、引望的功臣;
2)華為不會虧待賽力斯;
3)賽力斯從華為這里嘗到了甜頭,賽力斯盈利、有錢了,可以說不惜代價也愿意入股引望,或許也會入股10%左右、并拿下引望七個董事席位中的一個。
本文未標注出處的財務圖表,均源自有關公告、截圖,特此說明并致謝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杠桿游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杠桿游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