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不僅影響我們的人際關系和職業發展,還直接關系到健康和幸福,本期文章想和大家來聊聊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有多少后悔是因為一時沖動?
比如,因為一時沖動朝孩子怒吼,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又比如,因為一時慪氣,對家人惡語相向,傷害了彼此間的感情。可以說,對一個成年人而言,最重要的修養就是情緒穩定了。
情緒管理才是我們一生當中繞不開的修行。
學會管理情緒對我們到底有多重要呢?心理學家很熱衷做關于情緒的各種實驗。比如,實驗證明,在生活中,不會管理自己情緒的人,他們的人際關系會變差,做事情容易處處碰壁,還不受人待見。
而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并能夠發揮情緒優勢的人能夠在人群中有更高的感染力,獲得更多的信任與認同;有學者就提出了“情緒智力”的觀點。他們的研究發現:人確實存在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就是監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和情感,并識別、利用這些信息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在“情緒智力”上的能力差異,直接會導致不同的人生境遇。
又比如,在親密關系中,不會管理自己情緒的人會讓自己逐漸遠離真愛與和諧。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教授在她的暢銷書《愛是什么》中揭示了什么是愛,以及缺乏愛會令人類身體內部的生物化學物質發生怎樣的重要改變。
情緒是愛的一種具體作用機制,你今天體驗或未體驗到的愛會在今天通過情緒很快地釋放出來,但很可能會在下一季、下一年,改變那些影響你身體健康和活力的細胞。
所以,好的情緒與愛的供給就像潔凈的空氣和富有營養的食物一樣,能夠決定你生命的長度以及生命的質量。
在親子教育中,不會管理自己情緒的父母會給孩子的性格帶來重大的缺陷。社會研究的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90%的家長都“吼”過孩子。但你知道嗎?“吼”在心理學上是極端壞情緒的一種表現,也屬于一種語言暴力,這是一種“看不見的災難”,絲毫不亞于體罰孩子所帶來的傷害。
當家長在發泄自己的情緒時,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吼叫、謾罵、責罰、冷漠等對孩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相關研究發現,語言侮辱會造成孩子大腦的“損傷短路”,使孩子們的大腦支撐不了復雜的信息傳遞與分析、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與理性,相應的記憶力、理解力、分析力、審美力、同理心、創造力、勇氣自信、寬容與意義等等這些積極天性產生抑制,從而使他們的人格養成、人際關系、個人成就、親社會性等等遭遇重大的挫折。
所以,情緒管理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應該成為我們人生當中最重要的必修課之一。
說到情緒,很多人都會習慣性地往負面的方向去想。就像很多人聽到“你看你真是情緒化!”這句話時,基本上都會把它認為是在批評自己。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大量的人對情緒有著很深的誤解。
在心理學家看來,情緒無所謂好壞之分,它只是人的一種自然的心理行為。情緒化可以是我們的弱點,同時也可以是我們的優勢。情緒是一種我們對環境十分靈敏的反饋,只要對情緒稍加注意,我們就會知道該如何更好地生活。
不斷變化的情緒正是我們的身體應對不同挑戰的表現,能讓我們防微杜漸。情緒變動也能讓我們使用各種技能適應各種角色。
1997年之后,各個心理學流派都加大了對人類情緒的研究,大家達成了兩個共識,一個是人類是先有情緒后有認知,另外一個是情緒的作用比認知的作用強大。
比如說,記憶沒有情緒的幫助,效果往往會事倍功半,我們經常講洞房花燭夜,新婚當天發生的事情,刷牙、化妝等等,夫妻雙方甚至是終生難忘,為什么?因為有美好的情緒體驗,結婚的幸福激發了你的情緒記憶,激活了大腦海馬系統的活動,產生大量的“幸福激素”,這種“幸福激素”讓你對當天發生的種種事情的感受和記憶更加深刻。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手電筒效應”:打開手電筒,手電筒光束周圍的事情,我們記不清楚,但光束內有什么,我們很容易記住。
記憶是這樣,學習也一樣,帶有情感的學習,比不帶情感的學習效果要好,古人早就發現了這個學習的秘訣,所以,古人背書,一定要讀出聲來,走來走去,搖頭晃腦。
這就是為什么在教孩子讀書的時候,一定要激發他們的活力,鼓勵他們的學習激情,因為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的理解力、記憶力、創造力增強,學習成績大幅提高。
情緒真的很奇妙,它不僅影響著我們的學習、思考、認知與健康,竟然還主宰著我們會和誰結婚。有的時候,情感驅動甚至比理性計算更能幫助我們做對選擇,積極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想著“我為什么要嫁給他?”的姑娘們,結婚后,有90%的概率不幸福,那些“傻”女孩,因為“我就是喜歡他的人”而結婚,婚后幸福感是99%。
良好的情緒是愛情婚姻的發動機。被情感滋養的夫妻,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夠克制自己,而表現出來和氣,友好,理智的狀態,這有助于夫妻關系的長久、穩定、和諧,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沖突與矛盾,從而使得家庭更加幸福。
現在流行一句話:人生是一場修行。修什么呢?其實說來說去,無論是佛家所說的慈悲、還是道家所說的逍遙,或是儒家所說的慎獨,根本上都是情緒,和情緒所引發的積極結果的預期。
情緒的存在,讓我們每個人有了不同的魅力。研究表明,性格突出,敢愛敢恨,激情洋溢、多姿多彩的人,更容易讓我們怦然心動。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份調查:喜歡項羽的人,比喜歡劉邦的人多得多!為什么呢?
在《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羽不僅是司馬遷筆下最典型的悲劇英雄人物的代表,更是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悲劇英雄。項羽在楚漢戰爭中失敗,卻得到了人們普遍的認同,人們認為項羽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英雄。項羽到底有什么樣的魅力呢?
原因只有一個:他心中有愛。
他有勇無謀,沒什么謀略,看起來是是莽夫,但就是這個莽夫偏偏沒有的就是劉邦那樣做人圓滑、狡詐、陰狠與無情的一面。特別是在絕境中,項羽對自己的愛人、士兵乃至他的坐騎所表現出來的有情有義,激起了人們內心最柔軟的情感。
歷史是公平的,項羽雖然沒有贏得楚漢相爭的天下,卻贏得了千百年來天下人的喜愛。所以說,有情有義的人討人喜歡,即使有缺點,但他是一個真實的人,我們愿意喜歡他。這足以說明情感的重要性。
中國的丈夫們常有一種抱怨:我每個月都把工資全部交給太太,她還是不滿意。問題是你每天擁抱她嗎?你每天說過她漂亮嗎?你每天都親吻過她嗎?如果沒有,就不能抱怨自己卡里的工資全都劃到了太太的賬戶上,這叫“情感負債”。
讓太太產生好情緒是一個很劃算的投資,想留點小金庫,又不會使太太不開心,就要多抱抱、多親親、多夸夸。這些事情比你拼了命賺回家多少錢,更有實際的意義與效果。
看,稍變一下想法,你的生活就大有不同。把情緒問題轉為情緒優勢,給生活加點“情”,能讓我們打破僵局,為人處事時會更加智慧。這就是情緒智力!
清華大學新百年教學成就獎獲獎者彭凱平教授長期關注公眾心理健康,花了數年時間,出版了最新力作——《生活中的情緒心理學》。這是一本送給中國人的情緒生活指南,本書分為三大篇章,教你化10種情緒問題為情緒優勢,以11種積極情緒創幸福生活,用5種道德情緒創造意義人生。
這里有6000+位心理學愛好者共同交流
還可以領取學習資料,和大師互動~
點擊主頁,逛逛彭老師的櫥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