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據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戴圣所編。
是《四書五經》中的“五經”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古人是怎么生活的,那么,一定要讀《禮記》。
《禮記》記錄了生活、祭祀、工作等場合的禮儀,關于語言、服制等都有詳細的說明。
一個人禮儀規范可見為人處世,這些,《禮記》中也有記載。
詩詞君整理了《禮記》中的30個名句,每句都有大智慧,讀懂五句,你也能成長。
01
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禮記·曲禮上》
【釋義】所謂禮,要自我謙卑而尊重別人。即使是挑擔的小販,也一定有值得尊重的,何況是富貴的人呢?富貴的人知道并喜好禮,就不會驕奢淫逸;貧賤的人知道并喜好禮,就不會怯懦困惑。
【感悟】看一個人的人品,很重要的就是看他對弱者的態度。
喜歡對服務員、小孩、一些性格弱的女性居高臨下的人,基本上都是沒有共情能力的人,這種人不需要和他做朋友。
02
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及其身。——《禮記·表記》
【釋義】嘴上答應給人家的好處卻不兌現,怨恨和災禍就會降臨到身上。
【感悟】諾不輕信,故人不負我;諾不輕許,故我不負人。
03
不興其藝,不能樂學。——《禮記·學記》
【釋義】如果不喜歡這種技藝,就不能心情愉悅地去學習它。
【感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04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禮記·王制》
【釋義】耕種三年,一定要有可供一年食用的余糧;耕種九年,一定要有可供三年食用的余糧。
【感悟】手有余糧,心中不慌;卡有余額,心情向陽。
05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禮記·學記》
【釋義】僅僅靠背誦和記憶前人的東西而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這樣的人是不足以給別人當老師的。
【感悟】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需要有啟發別人的力量才不愧為人師。
06
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禮記·祭義》
【釋義】不說傷人的話,別人就不會用忿怒的話回擊。
【感悟】辱人者,必以自辱結尾。
07
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禮記·雜記下》
【釋義】有那樣的言論,卻沒有那樣的行為,是君子的就應當感到羞恥。
【感悟】言行一致,方為真君子。
08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
【釋義】禮提倡往來:此人前往施惠而彼受惠者不來報答,不符合禮的要求;彼人來施惠而此人不前往報答,也不符合禮的要求。
【感悟】任何能夠長期平衡穩定相處的感情,一定是彼此付出,禮尚往來。珍惜和感恩,不會覺得理所應當。
一切不對等的感情,一切單方面的索取,一切自私自利的行為處事,都只會讓感情加速消亡。
09
舉大事,必慎其終始。——《禮記·文王世子》
【釋義】想要做成大事,必須慎重考慮每一個細節,從始至終保持謹慎的態度。
【感悟】謹慎于小事之始,成大事方為智慧。多小的事也要及時處理,防微杜漸,憂于未萌。
10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祭義》
【釋義】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大的孝順就是充分尊重自己的親人長輩,其次使父母不受辱沒,最下等的是僅僅只贍養他們。
【感悟】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
11
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禮記·學記》
【釋義】所謂教師,就是幫助學生發揮長處并糾正學子的失誤之人。
【感悟】教育就是幫助學生揚長避短,棄惡向善,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2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禮記·學記》
【釋義】凡從師學習的原則最難做到的是尊敬教師。
【感悟】尊重老師,是學習的第一課。
13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釋義】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相互交流切磋,就會孤陋寡聞。
【感悟】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
14
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禮記·曲禮上》
【釋義】進入他國就要問他國的風俗,進入別人家里就要問家里的忌諱。
【感悟】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結交,從尊重習慣風俗開始。
15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禮記·學記》
【釋義】優秀的冶鑄工之子,一定要學習縫制裘衣;優秀的制弓匠之子,一定要學習編制畚箕。
【感悟】再高的樓,都是從一層開始建起來的,再優秀的匠人,都是從小事做起。
16
家無二主。——《禮記·坊記》
【釋義】指一個家庭不能同時有兩個做主的人。
【感悟】一家若有兩個做主的人,得天天吵架。
17
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禮記·昏義》
【釋義】婚禮的意義在于要結成兩性之好,對上以事宗廟,對下以繼承后世,所以君子很重視它。
【感悟】婚姻重大,關乎上一代和下一代,必須要慎重。
18
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禮記·曲禮上》
【釋義】面對財物,不能隨意的占為己有;面對危急,不能隨意地逃避。
【感悟】人無貪念便有饋贈,滿心期待必有所失。
19
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風雨不節則饑。——《禮記·樂記》
【釋義】天地間運行的自然規律是:寒冷和炎熱不按照一定的時節出現,人們就會生病,風雨不按照節律出現,人們就要挨餓。
【感悟】中國人對季節和氣候有著豐富而深刻的認知,也總結出來了一套與四季息息相關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美學。
20
君子約言,小人先言。——《禮記·坊記》
【釋義】君子往往很少說話,多干實事;而小人往往事還沒做,就先說大話。
【感悟】管住嘴比邁開腿難,管住嘴也比邁開腿更有價值。這一點放在哪里都是一樣。
21
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兇,公庭不言婦女。——《禮記·曲禮下》
【釋義】居喪期間不談樂,祭祀時不談兇事,辦公的地方不談婦女之事。
【感悟】真正的修養,源于對嘴巴的掌控,不言苦,不勸善,不置評。
22
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禮記·緇衣》
【釋義】如果只能說到,而做不到的話,就不要說了。
【感悟】在無常的世事中,唯有謹慎言辭,方能獲得心靈的自在。
23
內言不出,外言不入。——《禮記·內則》
【釋義】內外有別,家里的事就不要拿出去說,而外面聽到的事也不要在家里議論。
【感悟】合適的場合說合適的話,是一種成熟。
24
鄰有喪,舂不相。里有殯,不巷歌。——《禮記·曲禮上》
【釋義】鄰居家有喪事,舂米時不唱歌;同一個巷子的人出殯,不在巷子里唱歌。
【感悟】遠親不如近鄰,共情他們的悲傷,也是一種尊重。
25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禮記·內則》
【釋義】父母所愛護的人或事物,作為子女也要同樣去愛護它;父母所敬重、尊敬的人或事物,作為子女也同樣去尊重它。
【感悟】如果你愛父母,首先就要尊重他們。
26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禮記·表記》
【釋義】君子舉止行為對人不失禮儀,神情容色對人不失禮儀,言語說話對人不失禮儀。
【感悟】進退有度,言語適中,合乎禮儀,才是一個文明社會的文明人。
27
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禮記·禮運》
【釋義】父子之間心意誠厚,兄弟之間和睦相處,夫妻之間和和美美,家業才能旺發達。
【感悟】家和萬事興。
28
禮,不妄說人,不辭費。禮不逾節,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踐言,謂之善行。行修言道,禮之質也。——《禮記·曲禮上》
【釋義】禮,不隨便取悅、討好他人,不說多余的話。禮,不逾越節度,不侵犯侮慢,不輕佻親狎。修養身心,實踐所言,叫作善行。行為有修養,說話合于道理,這是禮的本質。
【感悟】有修養的行為和言語,就是禮的本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