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和智能科技的狂飆突進,我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的風口。然而,無論風起于何處,受益最早、聚焦最多的往往是年輕人、城市人、經濟社會地位高的人;在科技春風不度的“玉門關”外,一些站在風口之外的人群,或許正在被忽視、被遺忘、甚至被排斥。
以老年人群為例,在去年大語言模型成為業界追捧的熱點之時,很少人認為這場變革與老年人有關。然而現實情況卻是,老年人不僅有能力、有熱情使用大模型,而且還會涌現出青年人意想不到的需求與創新。
騰訊研究院剛完成了一場為期半年的循證研究,名曰《大模型的“老朋友”們》,以期理解老年人與大模型能否以及如何建立積極互動。這份研究花了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來描述老年人的孤獨感。對此,請不要感到訝異或困惑,這正是本研究得以成立的基石,因為老年人的心理狀態決定了他們對大模型的預期,進而影響他們的體驗感。毫無疑問,對于大模型,年輕人重視它的資訊、工具價值,而老年人重視它的陪伴、情感價值。
這樣與AI互動的需求同樣存在于多元的社會群體中,比如老年人、殘疾人、困境女性、留守兒童、低收入者等等。然而,我們與更多元的的社會群體交流當前大模型的使用體驗時,她們表示不夠滿意——她們除了期待大模型的回答更科學、準確,富有實用價值,她們也熱忱期待著大模型的回答能溫暖心靈、提供善意和關懷。
理想中的大模型應當是這樣的——
我們可以從一個具體的問題走進真實的場景——
如你所見,這里大模型的回答,有的比較冷漠,有的給出的慰藉還是讓人“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那么我來看下,一個更溫暖、更有愛、有“人情味兒”的回答是怎樣的——
每天還有許多這樣的問題被提出.......
老年人、殘疾人、困境女性、留守兒童、低收入者等等這些群體鮮少在商業戰略之中,受到的關注與支持自然也很少,這些現實情況促使我們思索,如何為弱勢群體的提問提供更高水準的回答語料,使之不輸于任何人地享受前沿科技帶來的賦能與慰藉。
BottleDream、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清華大學無障礙發展研究院、騰訊安全平臺部、騰訊ESG辦公室、騰訊混元大模型、騰訊技術公益、騰訊 SSV技術生態部、騰訊SSV時光實驗室、騰訊研究院、騰訊職能線(依照首字母排序,共創組織仍在持續開放招募中)正在嘗試探索一項面向社會的AI向善語料庫共創行動——為那些在商業環節里失聲的人群和話題,構建一個更有人文關懷的AI語料庫,推動AI為人類的積極發展、福祉和幸福發揮更大的價值。
8 月 20 日(周二),發起方及相關研究學者們將共同發布這一行動的草創方案,并對AI與社會的相關議題進行圓桌研討,《大模型的“老朋友”們》研究報告也將在發布研討會上進行詳細分享。
我們歡迎更多的朋友通過直播加入到這一場發布中來,點擊下方按鈕預約即可在直播前收到提醒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