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雖不及五岳,但綿山卻大有來頭,簡單的說是兩個名人一個節氣。名人一是春秋五霸之晉文公名臣介子推攜母隱居在綿山;名人二是彭祖,據考彭祖年輕時曾在綿山龍脊嶺修行多年;一個節氣就是清明節,是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怎么樣,有沒有成功勾起你的好奇心?
從仙洞溝出來走京昆到綿山,140公里,大約2個小時就能到。入口就是一個巨大的介子推雕像,這是唯二的給國人帶來1天公休的古代名人,另一個是端午節的屈原。
我只有一個白天的時間,路上開車又用掉了2個小時,到達綿山已經10點多了,所以注定無法游覽完綿山全部,那咱就直接到底,今天就專程走水濤溝!
聽名字就知道,水濤溝必定是處處瀑布水簾,溪水濤濤。最早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就有關于綿山水濤溝的記載,形容它“十里畫廊,疊瀑大觀”。看來古人誠不欺我,剛進山門迎接我的就是一道小小的瀑布。
已近中午,先解決午飯吧,也給背包漸漸負。午飯吃的是昨晚沒吃的北京烤鴨,雖然在戶外,但也不能簡單應付,黃瓜絲、大蔥絲、面餅、大醬一個都不能少。水果飲料也一個不落,儀式感拉滿。如此奢華的午飯,也著實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嘿嘿嘿!
吃完午飯,背包輕了不少,開始往深處進發!水濤溝里每一處瀑布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一個傳奇的故事。比如這個,金魚戲豹,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著名晉商、王家大院主人的先祖,篤信綿山神靈,有一年來到綿山進香,游到這里,忽遇蝙蝠、金魚、海豹在水中嬉戲。王家認為是吉兆,日后果成晉商巨賈。
看到這個小姐姐腳下踩的金魚石頭沒?海豹?右上角,看見沒?蝙蝠?我也沒找到。
二龍戲水,瀑布上面左右各做了一個龍頭,泉水如練,清澈見底。這道瀑布也有一個傳奇故事,大意是李世民戰敗退到這里,見溪水清澈,下馬俯首接飲,突見兩條金龍盤旋頭頂,后大獲全勝。這,這,這,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后人自己編的?
這兩個字是“滌塵”吧?洗去塵埃的意思吧。到上面需要抓著這根鐵鏈攀爬上去,我看了十幾分鐘,基本上都是孩子三下五除二就爬上去了,成年人反而沒幾個爬上去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你敢信,這是嚴重缺水的山西省!綠樹陰陰,小溪潺潺,簡直就是江南水鄉山西分鄉!
相機調到快門優先(S檔),快門調到1/15秒及以下,就能拍出如牛奶般的瀑布,但要記得,快門越慢,越怕抖動,最好使用三腳架或者依靠固定物體拍攝,否則很容易拍糊了。
據說這個亭子秋天紅葉滿山的時候最美。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思想家、老人家傅山在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來此隱居,正值深秋時節,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便稱此亭為“霜紅山房”。我秋天一定要再來一次,看看傅山老人家說的對不對。
現在正是三伏天,外面氣溫已經接近38°,這里卻涼風習習,舒適宜人。爽!
溪水不深,估計深不及腳踝,但勝在清澈,這樣一級一級地奔流而下,也相當于是一個天然的過濾器。
這是直一三級瀑布跳躍,濺起的水霧彌漫在空氣中,吸入肺中清爽無比,如果時間允許,我都想在這里待上一整天。
從小溪上面的步道走過,站在護欄前,眼前瀑布落水嘩然,周圍樹木郁郁蔥蔥,這才是仲夏最舒服的所在。
你們說,如果穿一身漢服,坐在此亭中,面前撫一把古琴,琴聲裊裊,溪水叮咚,是不是拍古裝武俠劇都不要布景的?
不知道景區怎么想的,沿著水邊懸崖搭上了一排鐵步梯,沒有任何護欄,我糾結了很久,這一個不小心就會掉到水潭里。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腦子和身體的嚴重分歧。身體:上啊!上去走兩步!腦子:不能上,會掉下去的。最后,腦子完勝。
瞧瞧這條石雕大魚,這叫“連年有魚”。抄錄如下:康熙十八年(1679),朝廷恩準范家做日本進口銅料生意。為卜吉兇,范毓香賓之父范三拔上綿山祈介公保佑。是夜,夢不慎落水騎魚背上,寓為“連年有余”。后貿易順利,朝廷賜“太仆寺卿”, 為謝神塑此像。
傳說故事而已,一說一樂就得,不必深究。不過我還是覺得這道名為“連年有魚”的瀑布是這整個水濤溝中最美的瀑布之一。
漢高祖四年(前203),韓信作戰失利,游綿山尋破敵之計。月光下見秦鳥公和迦毗摩羅下棋。對山靈光四射,似天兵布陣。兩仙人對他說:“吾助爾布奇陣,以安劉氏天下。”后韓信得神助獲勝。后人稱此石為“拜仙石”---這綿山來過不少名人啊!李世民、傅山、還有這個韓信。
這仙鶴是雕像,不是真的,但放在這里倒是活靈活現,煞是好看。
下山途中遇到這么一個樹屋,以為就是景區做了供游客休息的呢,仔細一看介紹,可不得了,這叫五龍樹,傳說五龍爬到樹上,一條龍攀一條樹枝,聽空王佛講經,最終修成正果,留下了這個遺跡。后人起名“龍椅”。
這傳說肯定是后人編撰無疑了,但敢起名“龍椅”,這要放在古代,是掉腦袋的罪名,故可得出結論,這個傳說不會早于民國。據說上去一坐,可消災解危,增福增壽,管它真假,我先坐了再說。
鯉魚背上一座亭,佛祖點化成坐騎。基于這個傳說,宋元佑九年(公元1094年)三月十七日綿山廟會期間,名士皇甫韶建造了這座佛香亭。距今也近千年歷史了。
知道扁舟上面釣魚的那個人是誰么?它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張志和,著名的詞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正是他所作。唐天寶九年(公元750年)游至綿山,在此垂釣。不過,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最后在大歷九年(公元774年)冬十二月,在湖州東平望驛鶯脰湖因酒醉溺水而逝。
整個水濤溝長4公里多,往返就是接近9公里,就算什么都不看,只走路,往返也要3個多小時,再加上游玩拍照吃飯啥的,5個多小時也就將將夠。我是上午10點半進入的,下午5點出來,用了6個小時,還只走到了2/3處的拜月亭那,怕趕不上下山的末班車,不敢再走,折返下山了。
得了,實在來不及了,下午5點半,從綿山上下山,一個白天,連水濤溝都沒能走完,綿山實在太大了。
攻略
地理位置: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綿山風景區
門票價格:¥160/人(含景交車)
開放時間:08:00-18:00
大約用時:一天
到達交通:自駕大運高速至靈石出口下即可,下高速后約10公里左右,高鐵可到靈石東站下
自駕停車:5A級景區,有巨大的停車場,不過那么貴的門票,停車還要錢,實在不應該
當地食宿:可住在靈石縣城內
附近景點:平遙古城、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
寫在最后
論典故,綿山傳奇故事不少;論文化,綿山有介子推、寒食節加持;論風景,綿山雖弱遜一籌,但也算得上山清水秀;只是,個人認為,門票太貴了,160元每人,這要一家人來,光是門票就近千元了。而且還只是一天有效,那么大的綿山,要全部走完,最少2天,為什么就不能設置為2天有效的呢?但不管怎么說,綿山還是非常值得一游的,我肯定還會再去的,把最后那1/3的水濤溝走完,把沿途的風景都看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