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椰子
來源 | 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
1
最近,有這樣一種現象引起了熱議,看得人細思恐極。
有人在網上,經常能刷到這樣一類“空牛奶盒交易”:
200個空牛奶盒,46元包郵,全都是剪開洗干凈的。
想要的人還不少,再仔細一搜,網上賣空牛奶盒的居然比比皆是:
有人在商品簡介里隱晦地寫著:“聽說有些地方的人需要。”
200個46元,100個30元,按理來說不算便宜了,但需求仍是源源不斷。
于是,社交平臺上經常有實在好奇的人發帖詢問:“牛奶盒為啥這么多人賣?”
評論區里的回答,簡直讓人大開眼界:
“坐標杭州,同事家小孩錢塘區上學,要求每學期每個孩子要交多少個牛奶盒。”
“不知道什么局下發的要求,我們幼兒園也有,要求剪開洗了曬干,10個一捆,每個孩子每個月交10個。”
“是真的,我妹比我小十幾歲,天天在家剪這些東西,剛剛現拍的。”
原來,現在很多小學、幼兒園,為了培養孩子所謂的“環保意識”,將“上交空牛奶盒”變成了一種硬性指標。
一些學校甚至把學生交上來的空牛奶盒個數,與評優評先掛鉤,讓家長和學生天天發愁,不交都不行,還得交得越多越好。
很多家庭原本習慣喝的是那種大瓶、玻璃瓶包裝的鮮奶,現在為了應付這個活動,只好改成了喝小包裝的紙盒牛奶。
還有一些家庭根本就沒有喝牛奶的習慣,孩子還有乳糖不耐受,喝了牛奶會肚子痛。
完不成怎么辦呢?
有些家長只好化身為收廢品大師,每天工作之余就是在公司里收破爛,撿撿撿、洗洗洗、曬足180天,終于湊夠了300個。
有家長化身為喝奶大師,全家總動員加急猛喝牛奶,畫面想一下就覺得很滑稽。
這種需求就催生出了二手交易市場的產業鏈,網上既然有賣打包好現成的,很多家長都愿意花點小錢解決麻煩,省時省力。
有商業奇才甚至想出了這樣一條讓學校能夠創收的完美閉環:
“學校讓家長交牛奶盒,家長在網上買回來交,學校收完轉頭掛網上賣。”
但這種事除了給學生、家長增添不必要的負擔,其他意義究竟在哪呢?
原本呼吁的“環保教育”,在這種荒誕的硬性要求下早就變了味,孩子們只學會了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執行過程中,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資源,你也怪不了學生和家長,用形式主義來對付形式主義。
2
小學生有“空牛奶盒交易”,初中和高中生則被派發了“空筆芯任務”。
網上賣空筆芯的商家更是層出不窮,一些賣家還特別強調是“真實用完,拒絕放墨”。
點開買家秀,能看到一些學生和家長的抱怨和哭訴:
“XX中學XX班每周收4根筆芯,家人們誰懂啊。”
“買這個是因為我們班主任說讓兩天交一根筆管,不交罰5塊錢。”
讓學生每周交筆芯,是因為有些學校認定:筆芯交得越多,證明你作業寫得越多,越勤奮。
不交就要被扣量化分,量化分高可以評三好學生,量化分低于80,則會被留校察看,甚至開除。
為了完成任務,學生們可謂是花樣百出:
素材來源:北青深一度
原本喜歡用鉛筆或鋼筆的,只能全都改成用水筆了;
原本用那種質量好、特別耐寫的筆芯的,只能被迫改用質量差、消耗快的筆芯;
還有人,被逼得每天在紙上亂寫亂畫,或者去廁所把筆芯里的油墨吹掉,甚至把AD鈣奶的吸管改裝成筆芯交上去。
3
荒唐的標準催生荒唐的做法,你會看到,像這類“用形式主義硬性指標來約束學生”的舉措,幾乎屢見不鮮:
比如,有學生曬出了自己學校開展的“風行行動”:
校園內所有師生行走速度要比原來快30%,否則扣2分。
不是,這是在培養競走運動員呢?連走路速度都要被量化規定,這世界終于癲成了我看不懂的模樣。
比如,有學校猛抓“抬頭率”這種東西:
就是有人從教室旁邊走過時,班上抬頭看的人占全班人數的比例,考察學生是否專注聽課。
學生們眼睛只能牢牢地盯著課本,一抬頭就證明你思想開小差了,得罰!
有學校領導會為了檢查抬頭率,故意在教室踢門、跺腳、關燈,看有沒有學生抬頭。
被嚇得一哆嗦的學生們,個個還只能低著頭,沒人敢抬頭看發生了什么。
有教導主任在檢查抬頭率時,因為剛拖過的地太滑,不小心摔倒哀嚎了半天,結果學生全都沒敢抬頭......
除了抬頭率,還有回頭率,就是為了防止學生回頭看后面的黑板報、時鐘,別的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也不能扭頭看他。
一樁樁,一件件,對于校領導們心血來潮想出的規定,很多學生一開始覺得離譜,后面也都漸漸麻木了。
但這些形式上的量化、約束,究竟能否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我想答案值得每個人深思。
4
經濟學上,有這樣一個詞,叫“眼鏡蛇效應”。
英國殖民時期的印度,首都德里眼鏡蛇猖獗,對市民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
殖民當局就發布了一條規定:民眾每抓到一條眼鏡蛇,就能獲得相應的豐厚獎勵。
貧困的印度人民頓時熱情高漲,德里街上的眼鏡蛇很快就明顯減少了。
但好景不長,一些人看到眼鏡蛇漸漸抓不到了,紛紛在家里養起了眼鏡蛇,以換取獎金。
政府很快就發現了這一情況,取消了一開始的獎賞措施。
而那些飼養眼鏡蛇的民眾,一時間不知道怎么處理,就將眼鏡蛇都放了出來。
這一放,導致德里的眼鏡蛇又開始泛濫,數量比頒布措施之前還要多。
經濟學家就將這類現象稱為“眼鏡蛇效應”,指的是:
針對某些社會問題而實施的解決方案,不但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反而使該問題惡化了。
放到今天來看,學生和家長們上網買空牛奶盒、空筆芯的行為,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家養眼鏡蛇”嗎?
不恰當的外部激勵策略,往往會改變人們的內在動機,使他們從原本的目標,轉向追求激勵本身。
所以啊,一些學校領導們,在制定規則、一層層派發任務前,能不能充分考慮一下其可能帶來的長期影響、負面效果?
能不能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短期見效的對策,長期來看,很可能會產生越來越多后遺癥。
復雜系統是有自身的彈性的,人為去干涉常常會造成難以扭轉的后果。
- 學生不是什么機器,不能把他們的每一個行為舉動,都量化成需要考核的指標。
要知道,飲鴆止渴,最后必會遭到反噬。
共勉。
*作者:小椰子,用獨特視角解讀熱點事件,陪你每天一起認知升級。暢銷書《你的自律,給你自由》正在熱賣中。在公眾號: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回復“爆文”,送你一份我整理的提升自我方法電子文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