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黨建品牌名稱容易傳播?這個問題大概是很多黨建工作人員在品牌創建之初最關注的問題。黨建品牌的傳播當然是綜合了多重因素的結果,而名稱自然是受眾認識品牌的第一步。我們今天先通過幾個案例來看一看,究竟什么樣的黨建品牌名稱更容易傳播?
1、中建集團的黨建品牌“建證”
2、保利華南的黨建品牌“華燈”
3、山東高速的黨建品牌“山高黨旗紅”
以上黨建品牌,無論在區域還是系統內,都是被頻繁提及的名字。那么他們為什么被不斷提起?我們來分析一下,看能否找出一些共性?
首先,不難看出,讓人記憶深刻的黨建品牌,大多簡潔直白,不單純追求華麗深奧,往往以樸素的方式出現。但是為何我們又經常會見復雜冗長亦或拗口難記的名稱?這就要提到我們命名時經常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就是總想既要又要還要。我們要求名稱能夠體現黨建屬性,可以體現企業的行業屬性,還要體現企業文化或者企業精神特質,最好再融入地域特色……顯然,想把這些元素融合到2、3個字的名稱中,著實不易。所以我們很多黨建品牌就把想要表達的內容融合到一起,便形成了一個多字品牌名稱,當元素過多時,記憶的難度就會提高,從傳播角度來講,這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我們今天不對品牌做評論,名稱當然不是衡量一個品牌好壞的唯一標準,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標準,但是今天的話題探討的是“什么樣的品牌名稱容易傳播?”所以只就傳播論名稱。
再來,“建證”“華燈”“山高”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詞語或者事物,有些有實體,有的沒有,但我們不陌生,我們不需要為了記住一個名字再去腦中構建一個新的事物。陌生的東西總是更容易遺忘或走樣,對年齡大或者記憶力不好的人群尤其不友好,所以會有那句經典的“馬什么梅、什么冬梅……”。當然您可以說,我們的品牌更注重內涵表達。這沒錯,但我們認為,名稱的第一使命,是被認識、被記住。借助熟悉的事物讓人們加深記憶,是品牌起名時常用的方法,如“蘋果”如“小米”,高效便捷,全球適用。
那么,找到了共同點,我們再來看看各中差別。
首先,中建的“建證”,取諧音“見證”,把“見”改為建筑的“建”,命名運用了“諧音命名法”,名稱從字面體現了企業的核心業務,從讀音上又寓意企業成長在歷史進程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與歷史見證者的角色。
保利華南的“華燈”,運用的是“擬物命名法”,以“華夏第一燈”作為代表符號,融合了中華民族的榮譽、企業的使命愿景。將名稱用擬物的方式呈現出來,一方面讓受眾自然而然的將品牌與自己的認知建立聯系,利于記憶;另一方面,對品牌logo的設計提供了形象載體。用“擬物法”命名,最大的優勢,就是讓人在短時間內將品牌與我們熟悉的事物建立聯系,加深印象。
最后再來看“山高黨旗紅”,作為黨建品牌標桿,“山高黨旗紅”黨建品牌是“六型山高”中“紅色山高”的內容。“山高”既是集團的簡稱,也是集團的企業文化名稱。“黨旗紅”則意指國有企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山高黨旗紅”寓意著集團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讓“紅色旗幟”在集團高高飄揚。這個品牌名稱中沒有深奧的詞匯,沒有華麗的詞藻,但不妨礙它成為標桿。但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其“山高”兩個字本身就可以被賦予多層次的內涵,加上“黨旗紅”,一個朗朗上口、易傳播的黨建品牌名稱便躍然紙上。
可以看出,三個案例運用了不同的命名方法,表達的側重點不同,但殊途同歸,最終呈現出的都是容易記憶、能產生共鳴的名稱。所以從傳播的角度來講,名稱不是越深奧越好,囊括的內容越多越好。簡潔的名稱避免了記憶負擔,更利于傳播。所以抓住核心、懂得取舍,才是我們在為品牌命名的時候需要考慮的重點。
小帆隨時分享特色亮點、行業經驗、典型案例等,助力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提升。同時,歡迎您轉發、評論,也歡迎您私信交流共同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