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1972年8月18日,那是一個鐫刻在我心頭的日子,那年我尚未滿十七歲的青春年華。那一天,我胸前佩戴著鮮艷的紅花,伴隨著震天的鑼鼓聲,被送往了廣闊的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洗禮。
17日的夜晚,母親在昏黃的燈光下,淚水如斷線珍珠般滑落,她正一針一線地為我縫制著枕套,那份深情與不舍,我悄悄用相機捕捉下來,定格成了永恒的記憶。
|在此之前,我如同溫室中的花朵,從未獨自遠行,每一步都沐浴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之中。然而,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我們這樣的家庭更是風雨飄搖。姐弟六人中,竟有四人被送往農村,全家的重擔幾乎全壓在了父親一人的肩上。母親以她的善良與堅韌,默默支撐著這個家,盡管日子艱難,但她總能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溫暖與希望。在最困難的時刻,母親甚至不惜變賣家中的古董與首飾,只為換取全家的溫飽
而我,作為家中的寵兒,享受著比兄弟姐妹更多的關愛與自由。年少的我,對金錢的價值一無所知,只知沉浸在養鴿、拉琴、攝影、書畫等愛好之中,這些無一不是耗資不菲的享受。每當我闖禍或頑皮打架,母親總是默默承擔后果,無數次為我賠禮道歉,支付醫療費用。
然而,命運的轉折悄然降臨。1975年,隨著李慶霖的勇敢發聲,知青回城的浪潮涌動,我也幸運地得到了貴人的相助,帶著珍貴的指標踏入了鐵路工作的行列。此后的人生路上,雖然偶有波折,但總能化險為夷,我深信這背后有著祖輩的庇佑與貴人的相助。
成家立業后,生活逐漸步入正軌,但我對父母的關懷卻日漸疏忽。每當帶著禮物回家探望,他們總是滿臉笑容,卻堅決拒絕我給的零花錢,總說自己有錢,讓我自己留著用。直到后來我才恍然大悟,他們真正渴望的并非物質上的給予,而是子女的陪伴與關愛。而我,在這方面做得遠遠不夠,留給他們的陪伴時光太少太少,這成了我心中永遠的遺憾與痛楚。
每當母親的生日與忌日來臨,我總會想起她的養育之恩與音容笑貌,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愧疚與思念。淚水不由自主地滑落,我深知自己盡孝太少太少。愿在另一個世界,母親能原諒我的不足,而我,也將永遠緬懷她,將這份愛深埋心底。如有來世,我仍愿做您的兒子,用一生的時光來彌補今生的遺憾。
(作者:李忠武/湖南山水畫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